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0章 生子当如狄子道(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这两天,邕州传来消息,狄青上书,请准大理段氏与高杨两家派人到善阐府来谈判……

谈判的内容就是关于把善阐府还给段氏,高家也不派人不派兵到善阐府,杨家也不派人不派兵到善阐府,让段氏重掌大权,只要两家谈拢,狄青就退兵而回。

这办法显然是狄青想出来的。

这倒是把狄咏给愁得啊……

开疆拓土就开疆拓土,还当什么好人?道德过于高尚了。

万一高杨两家真就点头答应了呢?等你狄青一走,两家比着赛往善阐府去,难道真的又从邕州出征去打?不去打,大宋的脸又没了。

去打吧,到时候万一高杨两家真的快速决出了胜负,整合了朝野,举大理一国之力,那就真不好打了!胜负难料。

狄咏今天是终于到了衙门里,他正儿八经的上班单位枢密院,这倒霉爹,拖后腿,尽出馊主意,这回倒好,换狄咏给狄青擦屁股了。

到衙门里找孙沔。

孙沔倒是没在意这件事,直接把狄青上书转给了皇帝,待得狄咏来说,他还问呢:“怎么?此事有何不妥?”

狄咏连连点头:“不妥,大大的不妥。”

孙沔心中一紧,枢密院的差事,可不能出问题,连忙问:“哪里不妥?”

“不妥之处有二,一是将来,万一高杨两家口头答应了,只待我大军一走,立马入善阐府开战,胜负一分,挟段氏令全国,朝野一合,我大军发是不发?”狄咏问着。

孙沔心中,其实不愿意打仗,因为打仗是麻烦事,没有人愿意给自己找麻烦,见狄青之奏,他本也是乐见其成的,就是想着感觉把大理之事解决了,免得麻烦不断。

而且儒家道德之下,狄青所奏,那是很合理的。

此时听狄咏一说,他自是知道狄咏所言之意,却问道:“以我大宋之威,高杨必然忌惮,岂敢背约?”

狄咏答道:“还请孙枢密细思其中,权柄动人心,这世间哪里有人绕得过去?高杨互疑,必会动手!必然背约!”

这是敢不敢的事吗?这是干不干的事!

这是猜疑链,杨家怕高家这么干,高家肯定也怕杨家这么干,最后就是都以最快的速度干了。更何况大理还真不是毫无缚鸡之力的小国,干完也还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对于高杨两家而言,不干让对方先干了,那就是大势已去。干了,还能奋勇一把,赌一个大理国主之位。

这会不干?

孙沔深吸一口气,沉思片刻,问道:“子道,不妥之二呢?”

狄咏知道,孙沔显然是认可了他的理由,便答:“帝心!”

“帝心何以?”孙沔听到“帝心”,有点急了。

“开疆拓土,青史万代,天子所求,可是寻常事?唯有青史而书,才是天子功勋。”狄咏说得不直白,却也很直白。

就是皇帝一辈子,求什么?不就求个史书上的功绩吗?看史书的人,看破了天,不就看个以前的皇帝又把哪里的土地收入了囊中?

你得知道天子的需求,所以你想把官当好,就得按照客户的需求来。

“这!陛下仁厚……”孙沔口中说着,却也不自信,说完一半,自己又思索了起来。

“再仁厚的陛下,那也是陛下!否则这么些年,与党项打这么多仗作甚?”狄咏接话更快。

孙沔在班房里已经踱起了步子,来来去去……

待得脚步一停,问了一句:“依子道之谋,该如何处置?”

狄咏等的就是这句话,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递给孙沔:“此奏,事无巨细,皆陈明利害,孙枢密到政事堂之时,送去即可。”

奏折这东西,还真是有程序的,一般人的奏折,并不能直达皇帝书案,得先经过中书门下的政事堂,让政事堂的相公们先看,小事都是相公们直接批复的,大事才会上奏。

所以宰相的权柄就来自这里,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决定权在相公们手中,这可以说是士大夫分得的皇权,但也是无奈,全国上下,州县上千,还有军务,皇帝就是二十四小时不睡觉,一个人也处理不完这么多公事。

这也是前文所言,许多消息,为何皇帝收到的肯定是第二手。

孙沔接过奏折,打开就看,狄咏论述,主要还是围绕着刚才所言的背约之事,但文中也有些许暗示开疆拓土的意思。

只是没有说明名正言顺去开疆拓土的具体办法,其实办法狄咏心中也有,比如高杨两家,必然还会开战,而且时间不会等得太长,因为杨家掌握了段氏,不论如何,肯定想要解决掉高家这个威胁,而高家呢,肯定更想重新夺回段氏。 一旦开战,机会就来了。

平乱嘛!为了一己私利打仗,百姓多苦?解救百姓,解救段氏国主,多么伟光正?

解救完呢?

解救完,顺便帮段氏国主重整河山嘛!

河山整完呢?封赏嘛!

封段氏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