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屯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早起的袅袅炊烟伴随着偶尔的犬吠鸡鸣,和煦的春风吹来阵阵馥郁的花香,还带着新鲜的泥土的气息,好个惬意的乡村早晨啊。
就在这样个宁静惬意的早晨,姚润之叩响了村东头村塾的大门,在他离开杨家屯十五天之后,终于如约的赶回来了。
听到门响的时候,姚甜甜刚刚起了洗漱完毕,直在村塾里陪着姚甜甜的五起的早了些,已经在灶间忙活着做早饭了。
“甜啊,快去看看是谁啊,大壮他们几个跑去看荞麦苗出来了没有,这么快就回来了?”五边在灶间忙活着,边大声地吩咐着姚甜甜。
“哎,知道了,。”姚甜甜和五起住了几天,她们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姚甜甜干脆亲昵的直呼,把‘五’字都省略了。
姚甜甜面答应着,面疑的向大门跑去。当她打开小院的大门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叔叔正含笑站在门外,立即高兴了起来,小脸上洋溢起了飞扬的神采,双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欣喜,“啊,叔叔?!您终于回来啦。”
看着姚甜甜满身心的都露出了喜悦,姚润之眉眼弯,笑得更加和煦了,他轻轻的刮了下姚甜甜的鼻子,轻柔得说到,“是啊,叔叔回来了,这里是叔叔的家,这里有小甜,叔叔怎么能不尽快地赶回来呢。”
姚润之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让姚甜甜很窝心,她已经渐渐忘却了自己曾经在尔虞我诈的商场披荆斩棘的过了好几年,忘记了自己本以为已经融进骨血里的坚强和立,现在的姚甜甜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这个新的身分,以个十几岁小姑娘的心来迎接出门好几天的叔叔,享受着他温馨的关怀。
姚甜甜狗的替叔叔拍了拍长袍上的灰尘,乖巧的说,“叔叔,你连赶,定是又累又饿了吧,快点进来吧,做了早饭呢。”
“好,好,还是我的小甜知疼知热啊。”姚润之笑着抬迈步,却突然脚下个踉跄,差点摔倒。
姚甜甜心头突得跳,她赶紧把扶着姚润之的胳膊,急切地问道,“叔叔,你怎么了?”
“哦,没什么,就是连赶累了,不小心差点绊倒而已,不用担心的。”姚润之很快的站直了身子,轻描淡写的说道。
“叔叔,你买了药?”姚润之说的轻松,但是姚甜甜眼尖,眼看到了姚润之手里拎着的个药,估计这个药之前是藏在姚润之的袖中的,他身子个趔趄差点摔倒的时候掉了出来,正好被眼尖的姚甜甜看到了。
姚润之本能的缩手,又大方的把药举了起来,装作毫不在意的,“是啊,上到了药房就买了点风寒常用的汤药回来,咱们这里离着县城远,求医买药都不大方便。这次出门既然上了,干脆就买了些备着。”
说着话,姚润之大方的抬手,坦然的把药递到姚甜甜的眼前,“去,你既然看到了,就挂到灶间的房梁上去吧。”
姚润之说的坦然大方,但是他方才下意识的那藏的动作还是让姚甜甜起了疑心。
这个时空的古代乡村不同于姚甜甜那个时代,药品都制成了中成药或者干脆是西药的药片,药品有效期长,每家每户的都常备着些感冒药,这个时空的人们对中草药的认知度不高,药材是很缺乏的,价格自然也很昂贵,再加上有些中草药的保质期不长。因此,这里的人们是没有屯放药材的习惯的。
叔叔匆匆的出门了趟,却带回来的药材,这事太蹊跷了,让姚甜甜不得不疑心。可是,叔叔的解释又不是完全的说不过去,杨家屯确实是没有郎中也没有药材的。现在的问题是,叔叔买了存放不了多长时间的药来要干什么?他预料到不久的将来,这里的某个人需要吃药么?
姚甜甜越想越想不通,可是看着面露疲惫的又强撑着的叔叔,姚甜甜又不忍心打破砂锅追问下去。她深吸了口气,压下了心头的好奇和疑,也大方的结果了药,用清脆的童音说到,“好,我听叔叔的,这就交给,把它们都挂到房梁上去。”
“好,咱们进去吧。”姚润之宠溺的笑着,拍了拍姚甜甜的头,打发她去西边的灶间,自己则稍微顿之后,直接向着正屋的卧房走去。
姚甜甜和姚润之说话的功夫,去山上查看荞麦是否出苗的大壮和福生人回来了,他们的人还没进院子呢,大壮的大嗓门先传了过来,“甜,甜,荞麦发芽了,咱们种的荞麦发芽了!”
刚回来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姚润之欣的笑了,他转过身来,对着远远跑来的大壮和福生说道,“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先生?”
“先生!”
待到看清了村塾的小院站着的真是离开了近十天的姚先生之后,大壮兴奋的涨红了脸,他几步跑了过来,大声地嚷嚷道,“先生,您回来了?您离开的这几天,村子里发生了好多的事呢。”
大壮拉开了架子,大有要把这些天的事都细细的说上遍的架势,他旁边的福生捅了捅他,不满的阻拦到,“大壮,这些事呆会再说。先生赶了的,总要让先生吃点东西,喘口气啊。”
“也是,也是。”大壮憨憨的‘嘿嘿’笑了,他抚摸着自己的后脑勺,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