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3章 两徒出山(1/2)

作者:水牛真是牛
李伯阳的小院中。

书房内。

李伯阳端坐在椅子上,神情显得有些凝重。

在书桌前,刘伯温与张君宝都显得有些忐忑,被老师突然叫道书房来,然后又看老师一脸的肃穆,不知道原因为何。

“君宝,你随我多久了。”

张君宝想都不想,直接应道:“两年零两个月。”

李伯阳凝重的看着张君宝,纠结了一会,最终还是说道:“是啊,两年多了,时间过的真快,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了,你该去寻找自己的机缘了。”

实际上半年前李伯阳就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交给张君宝了,放张君宝出去寻找自己的机缘,这想法李伯阳半年前就有了。

不过人相处久了难免有些感情,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直到他突破练气成雾的境界后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张君宝是不可能成为那个镇压时代的张三丰的,他心中一清二楚。

将自己一生所学授予张君宝,加上其成长的过程,然后在将张三丰放出去,让他去经历该经历的,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机缘。

没有原本的经历与痛彻心扉的大领悟,张君宝永远成为不了镇压时代的张三丰。

“伯阳师傅,我哪里做错了么?”

听到李伯阳要赶自己走,张君宝瞬间懵了,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两年多的时光相处下来,张君宝心里早就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

李伯阳解释道:“自然不是,师傅只是不想太过自私,你有属于你自己的机缘,不应该一直跟在我身边。”

“可是不跟在你身边我去哪啊。”

两年的时间过去,张君宝自己都忘记了离开少林寺的时候,觉远是让他前往终南山找丘处机的。

“天地之大,哪里去不得,你难道忘记了你觉空师傅的嘱咐了。”

张君宝忘了李伯阳可没忘,刻意提醒了一下。

“可是……”

话刚说两字李伯阳就打断道:“别可是了,磨磨唧唧,跟个女人一样,出去闯荡一番,觉得累了在回来找师傅。”

“好吧,我明日就出发。”

经过李伯阳这么一提醒,张君宝顿时想起了方丈禅房的那一幕,自己却是要去一趟全真教,不仅是因为觉远师傅,更是因为觉空方丈。

李伯阳见张君宝同意后点了点头,看向了刘伯温的突然问道:

“何谓时势?”

刘伯温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虽然不明白老师为何突然考教自己,还是老老实实的应道: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量。”

的确如此,如果把天下时势比作大海的话,风向就是天下之时,因风而动的潮流就是天下之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儿。

李伯阳点了点头又问道:“何谓揣天下?”

刘伯温再次说道:

“透视国情,观其财货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祸福,民心之向背,然后可以知兴亡。”

不错,看一方势力的兴亡,要判断它的经济情况是否良好,治下的群众是否安军乐业,占据的地盘是否地处何方,军队数量的多寡,统治阶级是否贤明,时势是否相助。

李伯阳再次点了点头,又问道:“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那如何能决呢?”

刘伯温思索了一下,凝重的说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这个问题的重点就在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并不容易,普通人在面对一个注定坏的结果时,通常犹犹豫豫,最后无可收拾。

刘伯温能在这种简单的问题思索之后在凝重回答,想来是说道就能做到了。

李伯最后问道:“欲治天下,首治人心,那人心何治?”

乱世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心无法治理了,而人心之所以无法治理总结四个字就是欲念横溢,而造成欲念横溢的原因就茫茫多了,所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刘伯温娓娓说道:“欲治人心,首治乱象,治乱为术,治心为本。”

李伯阳有些感慨的说道:

“你也出师了。”

把张君宝与刘伯温一起叫道书房来,其实就是要将两个人都放出去了。

之所以会在这时候让刘伯温出师,与朱元璋的际遇有关系。

朱元璋被赶出皇觉寺后,投到了义军郭子兴的门下,成为了一名十夫长,只能说朱元璋不愧是天命之主,很快就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得到了重用,一路提拔到了将军的位置。

如此快的跃升速度朱元璋自然得罪了不少人,结果濠州失守,郭子兴的手下早就对朱元璋坐火箭一样的爬升有意见,将濠州失守的罪名挂到了朱元璋身上。

由于濠州失守,被迫立下军令状,不夺回濠州将军之位就要拱手让人,眼下正是最难熬的时候,放刘伯温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