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三十四章张承业的建议(1/3)

作者:四国军棋
“大王,根据得到的消息,吴军目前已经攻占了宋州以南,辉州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少数地区仍在抵抗;若是咱们再不南下,只怕中原就完全落入吴国手中了。”

“大王自起兵已有十三年,不栉沐,不解甲,目的就是为了平定中原;如今时机已到,若是大王迟疑不绝,则中原之地终究会落入吴国手中。大王十多年辛劳毁于一旦。”

“大王,镇州之乱不过是癣疥之疾,只需以少量军队加以牵制就行;吴国北伐这才是腹心之患。还请大王早做决断,南下与吴争锋!”

……

魏州行台之中,听着众将的劝谏,李存勖不由得有些心动。

当年李存勖接位不久便亲自领兵解除璐州之围,自那时到现在前后十三年,晋军几乎无一日不战,李存勖更是常年亲自领兵征战四方。

虽说晋国的地盘如今已经扩大到整个黄河以北,但梁国凭借黄河天险,却死死挡住晋军,让晋军不能南下,至今看不到半点夺取中原的希望。

如今吴军北伐,一路势如破竹,中原大半地区已经落入吴国手中;若是晋军不趁此机会渡河南下,只怕中原最终会被吴国独吞。

那样一来,不仅这十多年的奋战变成徒劳,同时吴国将会取代梁国,再次依托黄河将晋军挡住河北。

对付一个梁国就足够让大家头痛了,若是再对付一个完全整合了南方的吴国,只怕任谁都没有信心能够取胜,夺取中原更是遥不可期。

不仅如此,吴国整合整个南方之后,其实力必然会远超之前的梁国,到时候就算是拖也能把晋国拖垮。

这些道理都很充足,李存勖听了之后连连点头,颇为心动。

然而,反对渡河南下的一方同样有着足够的理由,让李存勖心怀犹疑。

要出兵南下,首先一个就要解决驻守在杨村的戴思远。

虽然梁军已经分兵南下救援宋州,但戴思远手中的兵力依旧充足;而晋军一方同样分兵攻打镇州,除非将攻打镇州的兵力调回来,否则剩余的兵力仅仅够防守,用来进攻却是不够的。

除了兵力不足外,还有另外两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个当然是镇州张处瑾。

张处瑾公然起兵反抗晋军,若是不能将其消灭,必然会引起其他野心之辈纷纷效仿;同时,若是不能消灭张处瑾就以主力渡河南下,到时候张处瑾就会成为晋军后方的一颗毒瘤,随时都可能爆发,影响到晋国后方的安定。

除了张处瑾外,另一个让李存勖头痛的势力自然就是契丹人。

四年前,契丹军队入侵幽州,将老将周德威围困在幽州城中近两百日,日夜攻打,幽州危在旦夕,局势十分紧急。

那一次正是老将李存审率军七万驰援,最终大败契丹军队,将其逐出幽州。

这几年契丹人无一日不想着报当日之仇,如今河北动乱,镇州反叛,若说契丹人不趁着这个机会南下,便是李存勖都觉得不大可能。

若是晋军渡河南下与吴军争夺中原,契丹人却出兵幽州,在晋国后方捣乱,再加上尚未平定的张处瑾,以及向来与镇州交好,随时有可能背叛的北平王王处直,这种局面便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心寒。

就像租庸使孔谦说的那样,“大王若南下与吴争锋,一旦战局不顺,而北方契丹入寇幽州,张处瑾又发难于镇州,再加上叛服不定的定州王处直,到时候非但中原不可得,便是河北都不复为大王所有。”

两种选择,若是选择渡河南下与吴军争锋,这样做固然非常冒险,但一旦取胜,就能结束这么多年的征伐;当然,若是失败的话,也很可能会葬送整个晋国。

若是选择先平定镇州再南下的话,固然比较稳妥,但也意味着晋军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全部化为徒劳,不仅进取中原遥遥无期,而且还意味着晋军不得不面对一个比梁国更强的敌人。

从本质上来说,李存勖其实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胡柳坡之战,以及后来灭梁之战,都是他的冒险尝试;只要他看准的事情,即便是冒着再大的风险他也会坚定不移的去做。

然而面对眼前的两个选择,即便是李存勖也难以做出决断,只能在宫殿中反复迟疑。

“大王,有信使从晋阳而来,说是监军使所派来的。”就在这时,李绍荣进来禀报。

“监军使?七哥?”李存勖闻言顿时愣住了。

今年年初他派人在魏州求购玉石,开始为称帝做准备,张承业听说后亲自从晋阳赶到魏州来劝阻,李存勖置之不理;自那以后,深感痛心的张承业就卧病不起,并且不再为李存勖出谋划策。

没想到如今他竟然又派人送信前来,难道是为了当前的局势而献策吗?

李存勖心中一动,连忙道:“信使在哪?快让其进来,孤要亲自问话。”

不久,信使献上张承业的亲笔书信,望着熟悉的字体,李存勖不由得感慨万千。

他能有今日,张承业居中出力颇多,但这老家伙为人耿直,而且一心想要复兴大唐,甚至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