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举结束(1/2)

作者:四国军棋
当天日暮之时,考试结束,众考生交卷后离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待最后的结果。

因为是最后一轮考试,所以杨行密这一次亲自阅卷,杨渥、高勗、殷文圭三人在一旁协助。

不过,只是粗略看了一下考生的答卷后,杨渥就发现,这一轮考试的题目出得实在太大了,看上去可以让考生更加自由的发挥,但实际上却让考生更加伤透脑筋。

要想治理南方新得之地,大部分考生都能想到要休养生息,招纳流民,收取当地百姓民心等等,但具体该如何去做,这些没有什么实际政务经验的考生们就两眼一抹黑了。

结果大部分考生为了尽量的求稳,最终交上来的答卷中,往往只提出那些绝对不会出错的意见,再尽量把文章写华丽些,把字体写得工整一些;对于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意见却很少涉及。

这样一来,最终交上来的答卷质量反而比复选时的差了许多,像极了那些只知道高谈阔论的书呆子,让杨行密等人为之皱眉。

要知道这几人都是极为务实的,最需要的就是那些能有实干才能的士子,对这些长于清谈的考卷自然不满意。

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味求稳,还是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些具体有用的意见。比如江梦孙就在答卷中提到,当初钱镠虽然占据了两浙,不过他实际上能够完全掌控的也就是杭州、越州两地而已,婺州、睦州、处州、温州等地都掌控在当地大族手中。

所以为了尽快收取当地民心,可以在南方诸州单独开一次“恩科”,招录当地有才学之人做官。这也是获取当地民心最快捷的方式。

再比如,汪台符在答卷里面提到了可以减轻当地赋税,具体来说就是在收税时提高粮食的市价,以减轻百姓负担,这与骆知祥当初提到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此外,宋齐丘、徐融等人也各自提出了一些意见,虽然还很粗浅,不过比起其他那些考生却要好多了。

看到这些答卷之后,杨行密等人的眉头才松开了,觉得这次科举总算没有全白费。

最终,杨行密亲自作出选择,将江梦孙定为第一名,汪台符为第二,宋齐丘为第三,后面的名次也与复选的名次基本差不多。

一切都忙完后,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杨行密用印之后,誊录官赶紧将最终的榜单填完,等一切准备妥当,所有考生们都再次齐聚节度使府,等待最后结果的宣布。

卯时整,伴随着肃穆的钟声响起,已经在府外整齐排好队列的众考生依次进入议事厅内。

这是淮南第一次举行科举,所以各项礼仪制度都还不健全,不过这次科举也意味着一大批人才将要加入淮南,为官为宦,或者造福一方,或者建功立业。所以节度使府对于这次科举极为重视,安排的典礼也更加隆重。

基本上淮南的高层官员只要还在广陵的都来参加了,文官里面的高勗、严可求、殷文圭等,武将里面的李神福、周本、朱瑾等,甚至连天子使者,如今还留在广陵的李俨也来参加了这次典礼。

到了卯时三刻,所有考生和官员都已经到齐,杨行密和杨渥也先后进入议事厅落座。

殷文圭作为掌书记和这次科举的主考官负责宣布最后的榜单:“各位考生听宣……”

众多考生们不由提足了精神,忐忑不安的向殷文圭手中的榜单望去。

“……淮南取士,只论才学,不论出身。今次科考结束,由大王亲自测试,定下诸多考生排名,赐进士及第者三名,进士出身者四十七名,名单如下……”

说到这,殷文圭顿了一顿,抬头向众考生望去,见他们一个个心情紧张的模样,这才继续宣读道:“第一名,浔阳江梦孙!”

江梦孙顿时头脑一片空白,他虽然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很自信,不过他也知道众多考生之中就有不少才学不比他差的,所以对于自己能考中第一名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他抬头向前方望去,只见最上首,杨渥正在朝他微笑,不由心中一定,赶紧出列拜谢。

接着,殷文圭的声音不断响起,“第二名,歙州王台符!”

“第三名,洪州宋齐丘!”

……

总的来说,这次科举最后得中进士者,多数还是淮南本地士子,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外地士子如今大多数还想观望一下,所以除了宋齐丘外,外来士子中基本都不是最有才学的那部分人。

再加上,外地士子前来参加考试的,往往因为消息阻隔的原因,对于淮南科举要考数科、律法等内容知道得晚,自然准备得少,最终考不过本地士子也很正常。

倒是江西士子有好几人中试了,不过除了宋齐丘外,其余几人表现得就要差了很多。

最终成绩宣读完毕后,杨行密在节度使府开设盛大宴席,招待这些新科进士们;等宴席结束,接下来就是新科进士们在这次科举中最为荣耀的活动:游街夸官。

广陵虽然是淮南节度使的治所之地,但这里的百姓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见识到这番盛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