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渥的愤怒(1/2)

作者:四国军棋
杨渥如今的地位一半来自他父亲的威望,另一半却是他自己这一年的征战打出来的,有李神福,周本等将领的支持,底气充足。

相比之下,那些勋贵将领们的底气就不是那么充足,所以这次杨渥册封为节度留后,各方将领即便是远在各地担任要职的,也派了自家儿子前来广陵庆贺,刚好赶上今晚的聚会。

等到宴席只有一刻钟时间时,各家公子就差不多到齐了。这些公子们虽然都是淮南勋贵家族,不过他们身后的父辈在身份背景上也有不同,所以在来到周家后便渐渐分为几个小圈子。

首先自然是以李承鼎、周邺为首的一系,这一系毫无疑问都是完全支持杨渥的;第二个系以陶雅之子陶敬昭,刘威之子刘成为首,这一派的特点是,其身后的父辈往往担任地方刺史,又与杨渥没什么交情,所以今晚来得最多,聚在一起小声聊着,话题主要是即将开始的救援青州王师范之战和西征杜洪之战;第三系则以李承嗣之子李禅为首,这些人聚在一起反而谈论一些风花雪月或者广陵趣闻的较多。

等杨渥告别周梦洁,来到宴席场时,见到的便是这么三个小圈子各自交谈着。

“不好意思来晚了,诸位聊得这么开心,不知都在聊些什么啊?”杨渥笑道。

“不晚不晚,见过世子殿下!”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这些人除了那些就住在广陵的杨渥还比较熟悉,其余父辈在外地担任刺史的杨渥就不怎么认识了,好在有李承鼎在一旁将在场众人一一向杨渥介绍,倒也避免了他的尴尬。

“这位是歙州陶使君的公子陶敬昭……”

“这位是王绾将军的公子王崇文……”

“这位是光州刺史柴再用的公子柴克宏……”

“这位是……”

当来到一个年轻贵公子面前时,李承鼎笑道:“世子,别人你不认识,这一位你应该认识吧?苏州徐使君的公子徐知诰,差点做了世子你的弟弟啊。”

听到徐知诰这个名字,杨渥忍不住心中一怒,历史上最终篡位自立,建立南唐的便是此人。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根基已经稳固,自然不会再像当初那样去忌惮徐温了。而且,回想起历史上,徐温与张灏二人发动兵变,其中固然有他们的个人野心在作祟,但杨渥自己的作死也起了很大作用。

当初,杨渥纵容亲信打压功臣,又性喜游猎,不务正业;有一次,他单独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徐温前去劝谏,杨渥却勃然大怒说:“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张颢、徐温二人非常惧怕,这才暗中谋反。

而这一世的徐温到目前为止对杨行密还是忠心耿耿的,他被杨渥派到苏州去当刺史,听说在当地治理得不错,去年大战造成的影响已经完全消除,苏州已经有了盛世之像。所以杨渥自然不会再刻意针对他。

然而对徐温他可以释然,对徐知诰却不能。

徐知诰小名彭奴,他的父亲李荣在战乱中不知所踪,所以他自幼便在濠州、泗州一带流浪。

后来,在他六岁时,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

后来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好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

对于这一点记载,杨渥是不怎么相信的,徐知诰那时固然只有六七岁,但杨渥那时候也不过十岁,他的弟弟们更是还没出生,又哪里谈得上容不下徐知诰,最多也就是小孩子在一起打架罢了。

至少杨渥从他的前身得到的记忆中,对徐知诰就没什么印象。

不管如何,杨行密对徐知诰有收养之恩这一点却是没有疑问的,但后来徐知诰篡位后对杨氏族人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史载,公元937年,吴王杨溥将皇位禅让给徐知诰。不久,杨氏子孙被全部囚禁在海陵(后世的泰州)的永宁宫内,禁止走出宫门半步。在此后的十八年内,杨氏子孙仅允许在宫内互为婚配。宫内若有男孩长到五岁,则被封以官爵,然后赐死,葬于宫外荒地,邑人称之为小儿冢,永宁宫外的小儿冢,合计有十余座。

然而,即便是杨氏一族已经如此悲惨了,但徐知诰的后人还不愿放过杨氏。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世宗柴荣就以下诏安抚杨氏子孙为由,征伐淮南。南唐中主李璟听说后,大惊失色,急忙派园苑使尹廷范,将杨氏族人由海陵迁往润州。但在过江时,尹廷范担心杨氏作乱,便将杨氏族人全部杀害。李璟知道后大怒,为了平息民愤,下令杀尹廷范并灭其族。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做给世人看的,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就是李璟本人。

以杨行密的功绩和对徐知诰的恩情,最终他的后人却落得如此下场,让杨渥想起来就对徐知诰心中痛恨不已。

历史上的篡位之人,对于前朝皇族一般都很防范,但即便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后人不会被人以同样方式对待,在对待前朝皇族时一般都不会做得太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