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八章 不曾想过的相遇(2)(1/2)

作者:歧言
第三十八章不曾想过的相遇(2)

新汽车站是前年县政府斥资一亿建设的,但看起来似乎不值这个数目。柳臻和上官雨薇找到去孙圩子乡的车,等了将近一小时,车才姗姗上路,司机是想路上可能会有人搭车,就尽可能减慢速度。

孙圩子乡在s市x县北边,和h市城只隔着凤凰山的山脉,所以这地方就像城乡结合部那样,s市不愿管,h市管不到。本来前几年h市打算扩大市区,想要收购孙圩子乡,偏偏s市愣是要啃着这根鸡肋,就是不愿意脱手,结果孙圩子乡就这样废在旮旯里,得不到适合的发展。

十年前,政府请来专家给孙圩子乡提供种植建议,那专家在满地里被众乡亲簇拥着,溜达完之后,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并且提到什么土地酸碱度,说了几个小数点排了好几位的数字,搞得乡亲们丝毫不明白所以然。最后专家拍案定夺说此地秋冬之际适合种植胡萝卜。有的乡亲抱着怀疑的眼光,想自己在这片土地上活了大半辈子了,种个什么还需要听那毛没长全的专家瞎指点,遂将专家的话置之不理,依旧种植老本行玉米。而有些乡亲觉得种玉米种了大半辈子,想换点新鲜的物种,就开始种起胡萝卜。结果当年入冬收获胡萝卜时,一根好的胡萝卜就贵到一元钱,第一批种植胡萝卜的乡亲可以说大赚一笔,这让没听专家的乡亲们叫苦不迭,差点没哭死过去。来年,全乡开始摒弃玉米转种胡萝卜,结果意料之中,胡萝卜价格一落千丈,弄得没有文化的农民实在摸不清楚这市场怎么见鬼似的大跌大涨。随后几年,胡萝卜市场的供需达到一定平衡,这胡萝卜的价钱算是稳定下来。自此,乡亲们就像是得到菩萨的点化,纷纷大面积种植胡萝卜,孙圩子乡也就因此被称之为“胡萝卜之乡”。

可是这几年,孙圩子乡胡萝卜的收购商出现问题,胡萝卜的价钱较往常已出现低靡走势,始终不见当年“洛阳纸贵”的场面。乡里面似乎没有打算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任由胡萝卜的价钱跌到农民暂且能拿回成本的地步。

客车路过每个村口时,可以看到村口边建着高大的招牌,上面写着“国家胡萝卜实验基地”几个字样,可惜这个招牌不知是几年前建的,此时早就风雨侵蚀,坍塌了半边。路过的车辆从这儿过的时候都要万分小心,生怕这招牌会轰然倒塌。

招牌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胡萝卜地,深灰色的胡萝卜缨像是枯草似的错综复杂铺在地表上,保护着地下的胡萝卜免受伤冻。此时快入冬季,胡萝卜也即将收成,但愿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要有所提高。

上官雨薇在连霍高速公路旁的小村庄下了车。柳臻再过几分钟就到了孙圩子,然后搭h市到王寨镇的客车就可以来到自己村的路口。

他的家乡是神树村,听老一辈的讲,村里原本有一棵非常古老的空心柳树,经当地的法师鉴定过,此树所居之地,乃是本村龙脉之所在,它整日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定是依附着神灵。因此这棵树就上了一个档次,备受村里人香火供奉。没人知道这中间有多少神化的成分在里面,总之有神树的年代里,村里风调雨顺,人人长寿安康,随着世事变迁,村改名了,村民连祖宗的姓氏都改成了“柳”。

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棵树也经不起外村人的嫉妒,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邻村的几个壮年人砍倒了,更可气的是,他们还把神树大卸八块,分给他们村里拿回家供奉。此后,两村视彼此为不共戴天之仇,不互相买卖,更不通婚姻。

清朝末年,有一对男女不遵守村里的规定,硬是背着家里人的反对相好,结果两村人将其乱棍打死,又将其尸首分别扔在自己村的荒地里,以免他们死了还在一起败了村规。现在听起来姑且觉得这对男女实在可怜,可是在那个时候,做这种事就是大逆不道,败坏伦理。

现在两村世仇关系基本解除,而那个关于神树的传说却是越传越邪乎,村里年长的还经常到神树的残骸处祈福,有点小钱的村民就特地在那建个亭子立个石碑,算是间接记载神树村的历史了。

柳臻到了神树路口下了车,在路口的不远处就是神树遗迹的所在处。亭子周围的梧桐树叶已落尽,只剩下数不清的红布条挂在树枝上随风招舞。柳臻家向来是不信神灵,但柳臻妈妈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村里妇女一道挂了几个红布条祈福。柳臻不问也知道,他妈妈肯定是祈福他的高考会大吉大利。高考要真能祈个福就能过去,全国每年几百万的高考生岂不是要踏破全中国所有寺庙的门槛。

祈福只是为了给心理上寻找寄托和片刻的安慰,有人能从中找到自信,有人能从中找到懈怠,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不懈努力。

回到家,柳臻向家里人打声招呼就到乡里的大医院去看病。

医生一听柳臻是被学校撵回家的,就大致了解到了他的病情,不过二话不多说,还是打点滴,好像医生就勤于干这行。柳臻悉听尊便,打点滴之前,医生让他先做皮内试验,估计得用到青霉素。其实皮试偶尔也能害死人,事先应该准备好抢救设施,可是帮忙皮试的护士可能觉得皮试死人的概率在她眼里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