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九章 门内的灯光(1/2)

作者:风中一一
“顾所长,昨晚这事看起来是一起考古现场盗墓的普通案子,但是我有个疑问,这几个人是怎么得知冯村这个遗址项目的,而且之前我们的工作进展缓慢,成果不多,最近这一阵子因为偏洞墓室的发现才开始有了质的突破,他们这真是赶巧了吗?”沈魏风先是提出了他的疑问。

顾所长在电话那头沉吟了一下,问道:“村子里有人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度吗?你们现在请了多少民工?他们中是不是有人下探方干过活儿?”

“没有,最近的文物出土量大了很多,我一个民工都没要,都是所里的人在工作面上,而且前几天还专门做了一圈围挡,为的就是安全,现在就连在地面上做筛土的都是咱们所里的技工,队里的人都明白目前是安全的关键时期,只能自己人上,不能叫外人来。”

沈魏风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严防死守,已经把所有能想到的漏洞都堵上了,甚至他还在出村子前往遗址的半路上设了个临时岗,白天的时候会派人轮流在那里看着,有村里人过来会好言相劝,请他们绕个路去远处山上的果园,不要靠近发掘现场。

“那这么说的话,问题还是出在咱们自己的队伍里?”顾所长语气沉重地问道。

“是的,现在确实没有其他解释。如果说是巧合的话,那也实在是太巧了,仿佛也说不过去,除非真的有人事先已经盯上了,不然时间上的节点不会那么吻合。”

“这种考古现场盗墓的案子这几年确实多起来了,不过这样的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以前也有过,论程度比你们这次严重多了。我记得有一个山西那边的遗址就出过这样的事,当时的那个领队为这个差点儿送了命,最后落了个腿上的残疾。后来看警方的案情说明,意思也是这案子是里应外合的产物,那内贼后来也抓住了,但他们当时那个遗址可是在当地早就小有名气,,里面是有金器的,有人惦记也正常,但我们这个项目要说有人事先盯上了……”顾所长觉得沈魏风的思路是对的,就是立论困难。

“冯村这个遗址早在建国前就有人发现过,只是建国后没有机会进行发掘,沉寂了许多年,虽然十年时期连续两次有人在周围发现过彩陶,但当时只有本地的文物办公室的人来看了看,就没了下文,按说真正知道它存在和价值的都应该是咱们业内的人,外人几乎不太可能知道。像昨晚这几个盗墓的蟊贼明显是受人之托,从现场丢失的文物来看,他们很懂其中的门道,把不少看起来不起眼的物件都捡走了,这如果不是有人指点,普通的盗墓贼是看不上这样人类学价值更大的史前文化大墓葬群里的东西的。”沈魏风提醒了一下顾所长。

“你说业内,我倒想起来几年前我在美国做访学的那次,当时有个会,中间就讨论过有关我们史前文化的几个重大考古发现,其中有个叫什么莫什么的教授就提到过应该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特别是在青新甘三省交界处搜寻新的人类学遗址,我当时还挺疑惑的,后来开小组讨论会的时候我跟他还起了点争执,结束时弄得不太愉快。后来我一直认为这是当时的翻译工作做得不好,大概是语言问题导致了什么误会。不过这人最后还是很大度的,听说我要回国,还专门来看我,对那次会上的争执表示了道歉,我也就没再计较,你不提业内这说法,我都几乎忘了这个人的存在了。”

顾所长的这段回忆恰好暗合了沈魏风在这次返回冯村时,在火车站听到周楚凝跟自己唠叨的往事。

看来冯村这个文化遗址似乎连国外的专家也早有耳闻,仿佛已经不单是苏筱晚爷爷苏元昌的一个工作笔记那么简单。

有人惦记这里,而且还是境外。

后面的谈话因为时间的原因就匆匆挂断了,可沈魏风返回队里的路上脑子里跳出了自己看过的苏筱晚博导的推荐信,信是打印出来的,不是手写,内容很简单,但信末因为是外国人的手写签名,中国人很难看懂,不过他记得这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是一个漂亮的花体字:m。

当然了,这次冯村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也和美国的y校有了合作,苏筱晚是作为合作方的代表加入考古队的,她回来时匆忙,可也在登上来冯村火车之前在所里和顾所长见过一面,那么她当时带去的一份合作协议里面应该也有她导师的签名,但估计所里也没人认识,就直接存了档。

好在y校这次出面要和所里合作出资非常有限,所以话语权不大,只不过要求成果的中英文两版论文同时发表,并授权它们出版该次发掘的专著,十分地中规中矩,这样的要求既不过分也无可疑之处。

一时间还找不出破绽,沈魏风只好先把此事放到一边不提,回冯村以后继续做清理,直到天黑透了,他们几个人才弄完回了驻地。

晚饭后除了老吴剩下的几个人又合作把后续工作处理完了才各自回去休息,而时间也已将近夜里十二点。

沈魏风回了房间洗漱完,看了看墙上的钟琢磨了一下,觉得时间实在不早了,苏筱晚可能已经睡下,他这个时候过去是一定会惊醒她的,思来想去,最后只好放弃了去1号院的念头,继续埋头浩如烟海的案头工作,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