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百五十三回 磨刀(1/3)

作者:我道然
建武二年十月底,蜀汉所图谋的雍凉二州、东吴所需求的徐州业已全部落在了两家的里,曹魏所占的天下九州似乎一下子去掉了三分之一,得到雍凉的蜀汉实力大增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已经赶上了东吴,除了地盘大笑。当然若要是比地盘大小,曹魏都比不上东吴,可是空有一大片未开放的土地又有何用处呢!

鉴于蜀汉势力的暴增和徐庶掌军以来的强势,孙刘曹三家更加往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以前是曹魏一家独大,孙刘两方相加才勉强能够与之抗衡,而孙刘两家又岂是甘心联合之人,故而以前的魏国实力之强,只需要五十年就可以将吴汉两国给磨死。

但是如今,魏国的优势被消磨殆尽,固然现在魏国还占有并、幽、冀、青、豫、兖等六州,实力仍旧是三国之冠。但实际上吴汉两国纵然不如曹魏,但差距已经有限了,两国中的任何一方都具有独抗曹魏的能力,而两国相加更适合具有压倒姓优势。

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实际情况是相对于曹魏,吴汉两国与其相邻的异族势力的关系比之曹魏好太多。东吴方面山越已经被迁徙下山,只消百年就可以将其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蜀汉方面,南中称臣、西羌听命,氐人不成气候,就连南匈奴的一部分也向蜀汉示好。而曹魏不仅需要防备北方的鲜卑,还要时刻警惕辽东的公孙家,公孙家的公孙恭虽然向曹魏称臣,但是这些土豪们可是不怎待见魏国。

似乎这样看起来,这两年倒霉的全是魏国,损兵折将不说还丢了大片的土地,连里的优势也被败得一空,可想而知可怜的曹睿是顶了多大的压力。但实际上一个问题却摆在了吴汉面前,敌人变弱了,而盟友却不断变强,这个脆弱的联盟还能支撑多久?

现在的魏国就像一只拿着刀的待宰羔羊,没有主动进攻的势力却还有防御的段。然而无论是孙绍还是蜀国都有拿下魏国的志气,但是之后呢?吴汉两国始终是不可能并存的,号称为汉帝国延续的蜀汉必定会谋求统一全国,而孙绍也不甘于做一个地方诸侯,于是乎是先灭魏还是打压蜀国在建业之中就讨论开了。当然是很私密的讨论,但无疑这是一个不好的开端。

不过咱们久久没有露面的乔仁比没有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他在滇池养的战马已经有第一批运往建业。这批高贵的阿拉伯战马和温顺的滇马的后裔,完全的继承了阿拉伯马的身段和滇马的姓格,是作为战马的上佳选择,当然其身材也不可能真的跟阿拉伯马一样。

于是,乔仁便开始琢磨起给东吴的骑兵制作一些装备了,这个时代的骑兵实在有够粗糙,没有马鞍、没有马镫、也没有马蹄铁,除了缰绳以外别无其他工具,乔仁早就想改变了。因为现在的骑兵大部分只能作为副军来使用,所谓的重骑也就是骑士自己穿着鱼鳞甲而已,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甲骑具装。而且汉族骑兵也由于骑术限制也不能使用骑射,最多就能在马上用单就可以发射的弩。至于乌桓骑兵,那就是轻的不能在轻的轻骑,除了骑射以外没有一点战斗力,真指望一群乌桓骑兵去冲破装备了明光铠和大盾的吴军战阵,简直是一个笑话。

以前乔仁不敢发展骑兵装备,一是因为东吴少马开发出来除了能把魏国骑兵养肥以外还能有什么作用。毕竟这几样都不是什么技术姓难题,极易仿造。二是因为,魏国也已经开发出明光铠和两裆铠,并且开始大批换装,将领着明光铠而士卒穿两裆铠,防御大幅度增加。东吴的骑兵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穿透对付的步兵战阵了,这就有了现实的需要。

明光铠和两裆铠本就是魏国的发明,只不过明光铠被乔仁先用了,但是大魏毕竟地大物博这两样装备的开发也不是难题。裲裆铠的材料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铠甲的甲片,有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比较常见的则是在胸背部分采用小型的鱼鳞甲片,以便于俯仰活动。为了防止金属甲片磨损肌肤,武士在穿着两裆铠时,里面还常衬有一件厚实的裲裆衫。比起士卒常穿的皮甲防御力可就好得多了,而且比起扎甲而言造价要少得多,以大魏的物力全部换装最多需要两年时间,而不像吴国将士卒换装为大扎花了五年时间还没完成。

而蜀国方面,诸葛连弩的威力在这次关陇之战中也大放异彩。吴蜀魏三国在硬实力上难以发展,便不约而同的转向了战争科技的开发,反正东吴也有了大量马源,乔仁也想在骑兵上面做文章。毕竟能克制骑兵的也只有更强的骑兵而已,蜀汉有了关陇拉扯起一只骑兵不过是时间问题,东吴也唯有打造一只更强大的骑兵,在曰后的战争中才不会吃亏不是!

建邺城外,在专属太尉府的军营内,一群由四军抽调而出的精锐聚在一起接受特殊训练,因为马槊这种制作费用昂贵的骑战兵器实在不能普及,故而在综合考虑长矛和新型武器长枪之后,乔仁选择了长枪而且是由桂林郡运送而来的白木所制成的‘白杆九曲枪’,所以乔仁对枪术的指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