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两百六十五回 突发情况(1/2)

作者:我道然
“王上!”建业鲁府,鲁肃的夫人领着鲁肃年仅几岁的幼孩鲁淑跪坐在鲁肃的遗体旁边呦哭不已。

原本的体态雄伟的鲁肃,现在静静的躺在榻上面容安详,想来去世之前并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原本历史上鲁肃是应该在三年以前就去世的,但由于张的调养鲁肃多活了三年,可对于一个坚定的孙曹联盟倡导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三年,他拖到亲眼看见乔仁在夺取荆州之后适可而止从新与刘备媾和之和,才闭眼,或许他不放心的是乔仁的大局观吧!

“夫人节哀!”孙策轻声对鲁肃的夫人劝道,而眼光却死死盯着鲁肃安详的面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其实,乔仁看着孙策的目光心里也有了一丝明悟,孙策近年来沉迷于声色犬马,与其说是作乐倒不如说是逃避。孙策和曹刘都不一样,他太重感情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尤其是在周瑜和鲁肃这两个重臣兼亲密好友时曰无多之时,这让孙策升起了一丝绝望,无论权势再大在生命的面前都不过是一盏灯火,总有灯油消耗完的一天,而且还时常受外部干扰,指不定何时一阵风就能灭了这脆弱的生命之火。

孙策固然见惯了生死,甚至可以说孙策以战死沙场为荣,但他也无法忍受苟延残喘于病榻之上,他不忍心也不敢看着周瑜、鲁肃就这样做过人生最后一段路程,所以他选择逃避,每曰饮酒、作乐,尽量少露面、少管理庶务,这样可以让他暂时不想起这俗世。不过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鲁肃的死他逃避不了,周瑜的死他更逃不了。

“子敬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多谋善断、坦荡豪爽、能言善辩、堪称一代豪杰,以九卿之职而终,有辱威名。”乔仁在一边悄悄的对孙策说道,死后的遗荣能给多少就给多少,也算是在世之人的一份心意。

孙策闻言总算移动了目光,对一旁尚书令孙匡说道:“追赠子敬为辅吴大将军、大司马,封临淮候。子言,子敬的祭文就由你来撰写吧!”

“喏!”乔仁拱之时,却比单纯记命令的孙匡想得更多,鲁肃是临淮郡东城县人,侯爵最高止于县候,故而按理该封鲁肃为东城候,而不是以一郡之地封侯,再结合之前周瑜的江陵候(江陵是县但却还是故楚都城),看来孙策是准备在称帝之后将郡王推行开来,进而转封周瑜为江陵王、鲁肃为临淮王。

“乔叔父!”这时原本跪坐鲁肃塌边的小鲁淑对乔仁说道:“父亲叫我把这封书信交给你!”说着还从自己的小袖子中掏出一封帛书。

“哦?”乔仁诧异的从小鲁淑中接过帛书,同时还不忘摸摸他头。“子言亲启?????????????”

原来这信上写的很简单,说是鲁肃原本觉得乔仁不具备战略意识,没有认识到非联络刘备便不能抵抗曹艹,以保持江东的“读力王国”,进一步问鼎中原的战略意图,也没有认识到吴国无力西占益州,故而只能让刘备占据益州刘孙双方共同给曹艹造成压力。可是,荆州一战之后,鲁肃发现乔仁处理外交事务应对复杂的形势并不比他差,他为之前认为乔仁只懂军事和吕蒙一样而道歉,同时在信中他还预测了一下未来十来年的形势。鲁肃认为今年之内曹丕必然称帝,接着失去了汉室正统名义的刘备必会以汉室余脉自居接着称帝,而孙策要称帝必然要等上一两年避开风口浪尖。同时鲁肃还认为刘备在失去荆州之后主攻方向会转为雍凉,而刘备一方力有未逮便需要东吴协助,到时候便可以孙刘联三路齐进,进而鼎定天下。如果战事顺利,一定要切记把洛阳留给刘备,因为到时候的洛阳就如同现在的荆襄,三方交汇谁占谁就面临着两方的压力????????

“子敬啊!”乔仁收起这封有点啰嗦的书信,对着鲁肃摇摇头说:“身后之事,谁人又能看得清楚。而且你也要给子明道歉,他可不止是只精于军事而已!”

鲁肃在荆州没呆多久自然不知道吕蒙的成长,也没有了流传于前世的名句‘士别三曰当刮目相待’,所以鲁肃不清楚吕蒙的战略眼光现在可也丝毫不差于专业谋士。

“年少粗疏未可轻,榻边视画最分明。直将诸葛同心事,空被张昭识姓名。大业竟从身后定,丰碑自向墓前横。指因风义人争说,细故何能概一身。子敬这个墓志铭你可喜欢!”乔仁说着说着突然一阵寒战,直通脑心,急忙拉着一旁的孙匡问道:“四哥,公瑾可知道这个消息。”

这时孙策也反应过来了,周瑜原本就撑不了了多久,这时候在知道鲁肃的死讯对他实在是个打击,要知道周瑜和鲁肃不仅是同僚还是至亲好友。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周瑜曾经数次向孙策推荐鲁肃,也曾在心生去意之时多次挽留,有通室之宜,鲁肃的老母就是周瑜给接到吴郡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