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81章 长安行(1/2)

作者:慕寒千雪
袁术的口谕,最终显示在一封楚国国书上。

手持节杖的楚使,亦是昂起了胸膛,踏上周国的国土。

与其一同进入虎牢的还有大周国的太常卿韦端。

时隔半载,韦端望着虎牢关,心中的感叹,犹盛当初出虎牢之时。

演了大半场的戏,却半路夭折。

韦端是真没想到,居然有人比自己做的还狠,比自己还要疯狂。如此也罢,家族不用遭此之罪,功劳小点就小点吧。

现在的自己,位至九卿,再往上一步已经不可能了。眼下,立下的每一份功劳,都是在为自己的长子立功。

只有康儿和畿儿,才能扛起京兆韦杜两家的大旗啊!

守关都尉并没有为难楚使,轻易的便放其过关。

函谷关以东,韦端是随在楚使身后。函谷关以西,却是楚使随在了韦端身后。

未到陕县县城。

一行人便见到了磅礴澎湃的周军大营。

北崤山西部出口,正在陕县县城不远。而现在,这军营,就堵在此处。

行不过三里,沿途仅是周军斥候,便遇十余道。随后,每前进一步,楚使都愈加的心惊胆战。

周军具体有多少军队聚集在此,楚使不知道,楚国高层也不太清楚,只能估计是六个军,十万精锐。

一座座营寨相连,延绵二十余里,旌旗不计其数,游骑更时刻可见。营寨之内,一阵阵士兵的齐声大喝,震撼人心。

操训!

早就听闻周军操训甚是严格,日日皆出操,风雨无阻。

相比之下,再看看自家的军队,简直没得比。

当看到弘农县城后,一望无际的平原尽头,也不见了周军营垒的盛状。

过弘农,经湖县,抵达华阴。

站在关城前,楚使一脸懵逼的昂着头,看着眼前的关墙。

潼关!

知道,听说过,但没来过。

今日第一次见到,发怔的两目,已经足够表现出楚使此刻的心情。

震撼!

“这关城,不下四丈吧?”

楚使不由自问一声。

身前出了车驾,乘马在前的韦端,顿生自豪,与楚使解释道:“潼关,天下第一雄关!四面关墙,皆三丈九寸。门楼,两丈有二。北倚大河,南接潼关城。”

“潼关城?”

楚使疑惑疑问,随即便将目光,朝着南面望去。可惜,延绵的关城,实在是看不到尽头。只能感觉关城,似乎越往南去,越高!

韦端点了点头,言道:“不错,潼关城,便在潼关以南。南面关城,与潼关城以瓮城相接,县城城墙与关城相接,沿山而建。其内林木尽伐,谷壑皆填。由此,潼关即潼关县,潼关县即潼关。南北十二里,东西三里,周三十余里。横厄北崤函道,塞绝东西。蛇虫不得过,飞鸟不能越。”

“嘶~”

楚使瞪大了眼睛,倒吸一口凉气。

周长三十里?

这,居然堪比洛阳内城!

到了这里,显然关卡排查也要比函谷关严格许多。

韦端出示太常卿印绶,楚使则出示国书。自函谷关护送而来的周骑,自此而归。楚国使臣团,除重要几名人员外,悉数留于关外,不得过关。

进入关城内,楚使才窥得其中丝毫。

箭塔、楼阁、沟壑。

数之不尽!

甚至,在关内,楚使也见到了潼关官衙,一座内城。

潼关不大,却是五脏六全。

楚使并非无知之人,对于周军擅长深沟高垒,多有了解。现在这座潼关,无疑就是周国深沟高垒的巅峰之作了。

此关,应该能容纳近万守军。很难想象,这得拿多少人命去填,才能踏平雄关。

唉~不可能了。

潼关之南,又有潼关城,必然屯兵屯粮。

粮草充足,兵力不绝,甲械齐备。

好一座雄关啊!

不比函谷,函谷关扼守北崤函道,地势险要。大军完全不必要攻函谷,大可走常走的崤函南道,杀进弘农。但潼关不一样,彻底堵死了从弘农进入长安的通道。而崤函南道虽然可以继续向西,但会进入武关道。

想要再攻入长安,看来只能经由河东进入左冯诩,而后渡渭水。

只是,如此一来,潼关的周军却可以随时进攻河东,断绝粮道。

出了潼关整整两日,楚使才从那震撼人心的阴影中走出。

过郑县、经新丰、出霸陵、至长安。

雄阔的长安城,依旧是那座关西重镇,大汉旧都。

不过,长安的繁华,却是再也无法重现。一次次的羌族叛乱,将整个关中扰的七十余载不得安宁。

天下大乱十年,又经戊辰大水,鲜卑之乱。

能有现在的模样,已经算是非常好的了。

只有三十万多万口的长安,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