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5章 愈演愈烈(1/2)

作者:慕寒千雪
一群人为裴茂声势所震,沉默不语。

“滚,且告诉尔等家中长者,顺者昌,逆者亡!”

裴茂再爆粗口,眉发横起,声声慑人。

对于这帮京兆、冯诩世家,裴茂可没有什么好感。

众所周知,裴茂乃河东望族,为领一郡之士林。尤其是追随周王后,裴氏更是声名鹤起,日渐茁壮。

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莫过于河东盐田。

经由大王训意,革以盐制,新定制盐之妙法,重分货殖之厚利。河东盐田,如今养活的可不仅仅是河东士族,更有数之不尽的盐户。

裴氏失了泰半盐利,却是博得了河东士林的推崇,以及数十万百姓的敬仰,获利尤有胜之。

钱帛之利,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委实算不上什么。

望族,是怎么产生的?

靠的可不是数世高官贵胄,便能博以望族之名。一如河东卫氏,家族之显赫,岂是裴氏可比。但是,裴氏就是郡望。

靠的是口碑的日渐所积,是士林的众望所归,是悠悠众口的不吝夸赞。

哼~京兆韦杜,枉有虚名。

想借着杜畿、韦康之才,为家族博以贵胄。想谋取河东之厚利,为家族取以财帛。

痴心妄想。

河东诸族,又岂会如彼等虚念。

正所谓,财帛动人心。

河东盐利之厚,可没少受其余世家觊觎,裴茂能有好脸色才叫怪事。

今日表现的如此严厉,也是在向所有人表明态度。

河东盐利,没尔等之事。

长安国学士子游行,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被裴茂给摁下去了。

粗暴,粗糙!

但确实好使。

这场博弈,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妇人之仁,也绝对不能开万世先河。

随着国相府正式布告张贴闾里,不过一日功夫,整个长安便知晓了游行士子所受到的惩罚。

为首诸世家二百余子弟,悉数除去学籍,永不录用。

余者受蛊惑学子,悉数罢学三载,罚通宝万钱。

世家子弟不多说,没了学籍,名声臭了,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们家里有钱,不缺吃喝用度,大不了自己以后不出门了,该过活还是一样过活。

甚至,实在不行,奔走他国、外州,未尝不可。

然而那数目众多的八百余士子,却是惨遭当头棒喝。

通宝万千,对于不少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款项。尤其是其中的寒门子弟,更是懊恼万分,不堪回首。

而且最关键的是罢学三载,三年之内,只能依靠自学。纵是罢学之期过后,也将会错过三年后的第二次科举。

如此算来,白白六载光阴虚度。

……

国学士子,成为了长安街头小巷百姓谈首论足之事。不少人都在对这群不知所谓的年轻人嗤之以鼻,甚至论其德行,更有甚之。

不过,他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才是科举真正的威力。

科举在一方面加强皇权,必然也会在另一方面对皇权形成掣肘。待到百年之后,当天下科举出身的士子一多,利益纠纷在一起时。学子游行示威所造成的影响力,就不会像现在这般,沦为笑柄了。

而高诚更不知道,一场更加庞大的运动,已经开始崛起!

率先由槐里、武功、雍县三地学子发难,在地方士族、豪强的勾连下,三县县学、郡学及不少在野士民,都开始规模宏大的示威运动。游行队伍更是直逼县府外,当道抵辱正在任上的科举士子。

尤其是郡治槐里,鲁肃等人刚刚上任,连县中状况都尚未知晓。再加上一名科举士子,倾身自污,假爆出科举徇私舞弊,更是导致其余九人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面对咄咄逼人的示威学子,当真是万口难辨。

好在,已经知晓不少内情的鲁肃,压根就没在意外面局势的变化。领着其余八人,直接窝在县衙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紧随其后的便是左冯诩郡治高陵、池阳以及万年三县,位于五陵原下平原地区的三县,正是冯诩郡最富饶的地方,也是士族、豪强聚集的地方。

第二日,整个右扶风都爆发起来。

郿县、茂陵、平陵、美阳、安陵、鄂县,合计数万人众,声势浩荡。同时,京兆长陵、霸陵、杜陵、新丰、郑县,弘农郡治弘农、陕县、湖县亦是声援他方。

短短两日功夫,整个关中腹地都如同一锅沸水,蒸腾而起。一二十县,近十万士民、学子,游行示威。

彼等也不强闯县衙、仓廪等军事重地,搞得各地县府颇是无奈。

毕竟,仅仅是一个聚众游行的罪名,还真没办法治下十多万人的罪。若有是冲击县衙之类的倒还好处理,直接安上乱民的名头,大军一到,须弥尽焚。

面对如此庞大的示威队伍,郡府都没办法处理。

说到底,还是法不责众!

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