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73章 洛阳!(1/2)

作者:慕寒千雪
前往送大王策于书世子殿下的郎官,费劲千辛万苦,才出了易县。

当公孙续见到这封策书后,心中苦味上涌。一时间,更是差点没忍住哭出声来。

合上策书,焚之。

公孙续咬着牙龈,盯着空荡荡的大帐,怔目失神。

父王要自己去向并州王允求救,甚明言自除王号,自废封国,愿复为大汉一边将。以此,来换取汉军东出。

袁绍匹夫,当真可恶!

害吾二位叔父在先,杀吾大燕将士在后。今日,更是覆吾大燕社稷!

此仇不报,安为人子哉!

“砰!”

愤恨之下,公孙续突然抽刀在手,奋力斩断了眼前桌案。

而后,冲着帐外大喊:“来人,点齐兵马!”

很快,一万余燕骑在公孙续的带领下,径直出营,朝着西面而去。

没过多久,赵云率领的白马义从,也与之汇合。

袁军骑兵和乌桓骑兵也发现了燕骑的动静,以为燕骑要南下杀入冀州腹地。于是,颜良立即率领骑兵全部出动,以拦截敌军。

这一追便是近百里,发现燕骑直向西,进入太行山麓,去往五阮关后。颜良便不在追赶,而是分出一部兵马,进入中山国,防止这是燕骑的诡计。

一连二三日后,五阮关传来讯息。燕骑万余人,自五阮关北部山中,绕过关城,朝着代郡而去。

去了代郡?

颜良得知消息后,便率军返回易县。看来那支燕骑是要逃往关外了,否则不会选飞狐径这条路。

不过想来也是,易县外城已破,己军主力多已进入城内。燕骑留在易县城外,已经无关战局发展,反倒不如早早离去,免得死在这小小的易县。

颜良回到易县,大军已经展开强攻。不过,观战一阵后,也不禁感到棘手。

易县在燕军数月的打造之下,其内城比之外城更高、更坚。兼内城城小,反倒是利于燕军防守。

果然,不出颜良所料,攻城大军很快便退了下来,损折千余人。

易县战事已经接近尾声,袁绍与燕王公孙瓒的战争,也已经形势分明。

数日后,袁绍便将易县战事,统托于大将朱儁。随即,率领诸幕僚及亲军,陪同塌顿送来的天子、百官,一同回到邺县。

在回到河南尹洛阳。

楚国兵马已经进抵城外,原先于城外驻扎的夏育等人,悉数退入城内。

在城外与楚军交战一阵,守营一阵,夏育便使兵马入城仗墙而守。

两次交锋,一败一平。

出营阵战,周军略有失利,损折两千余人。主要是楚军的骑兵,对于军阵的威胁太大。再加上楚军兵力众多,仅是交战不过片刻,便撤回营内。

守营一战,只能说是打个平手。仗着准备的工事,周军挡住了楚军的进攻。同样,营门被攻破,若非士卒用命,可能大军都回不到洛阳城。

高估了己军大营后,夏育也不迟疑,当即退入城内。

而楚军面对高达四五丈的洛阳外城,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一边打造着攻城器械,一边静候着后方的器械送上来。

而时间就被楚军自己给拖了下来,没办法,那些攻城重器都要从平舆送来,路途遥远。先前本以为司马防有两万兵马,再不济也能撑到楚军抵达。谁知,这才几日功夫,洛阳便被周军夺了去。

未等楚军器械到位,自河内而下的傅燮所部,也出北邙山,进入洛阳城内。

第二军到温县的时候,遇到了夏育派来拘捕司马氏一族的将士。抓了不少人,可司马防几个嫡子都跑了。

而后,便传来洛阳危急的消息,傅燮当即南下。

一至洛阳,与夏育碰面后,商议一番,仍作坚守城池的打算。

城内兵力满打满算还不到三万人,出城跟楚军交战,只会跟先前一样失利。

楚军主力驻于洛阳城南,连营长达近二十里。后续的民夫、粮草辎重,更是全部聚集在伊阙关。所立营寨,更是延绵百里有余。

河南城、谷城与函谷关,也都遭到楚军进攻。尤其是河南城,兵少城破。楚军别部近两万人马,已经彻底围城,日夜攻打。

王方率领的数百骑兵,也被楚军骑兵杀溃,仅余数十骑,退回洛阳。城内贾逵,更是苦苦支撑。

倒是函谷关,虽然修缮未毕,但毕竟底子尚在。张绣和樊勇二人,紧闭关门,一刻不开。楚军攻了两次,损失不小后,也没有再继续攻城。

徐荣在渡过大河后,连带着大阳的七万民夫,悉数抵进函谷关。

当是楚军探得了消息,关外楚军立即退向谷城。连带着河南城的楚军,也放弃继续围攻这座不算重要的城池,尽数回到洛阳城外大营。

同时,楚军主将刘勋自是得知消息,为防止后路被断,主动后退至大解城附近,背倚伊阙关驻营。

不到两日功夫,徐荣进抵河南城,与洛阳城遥相呼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