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05章 大小亩制(1/2)

作者:慕寒千雪
河北战火正酣,于周国而言,影响并不大。

起码,相比较于更田制、秋后科举,不足一提。甚至,可能在高诚眼中,所谓的河北争锋,都不如眼巴前的几十万灾民重要。

随着时间推移,救治灾疫的工作,也逐渐进入平缓期。汝水、颖水东岸数十万灾民,活下来的已经开始在军队的调度下,进入汝水西部各县邑,准备灾后重建事宜。

神仙难救的重病患,在离世之后,也纷纷被焚。大量军队,徐徐开进汝水东部各县,焚烧村庄、尸骨。同时,搜寻各地藏匿百姓,与其救灾。

一时间,汝水以东数十里间,白日狼烟冲天,夜晚火光四布。大规模役后清理,在坦荡中原间,持续进行。

颍川、汝南,汉时两大郡,一为人口大郡,一为才学大郡,经此一遭,必难复往日辉煌。

灾疫渐除,高诚再三叮嘱徐荣,谨防灾疫反复后,率禁卫踏上返回南阳的路上。

是时候回南阳了!

有些事,自己亲自坐镇,于事未必有益。但有些事,自己必须亲自坐镇。

比如,民兵社!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关键!

一路向西,半日抵吴房。随之,沿瀙水,越中阳山直达舞阴县。

舞阴居于中阳山之侧,比不得大县,但由于近些年兵荒马乱,逃居与此的百姓并不少。

天色渐黑,众人于舞阴下驻。

舞阴县令看起来煞是祥和,面容端正,再及沿途所见,应该非贪劣之君。

当然,以貌取人,并不可取。

至于舞阴县令品行、政绩如何,自己也没那心思去管。不算南阳、汝南、颍川、江夏诸县,国朝便有县邑二百六十有一,管不过来。

再则,郡县官吏政绩优劣,自有中枢府评价,国朝也有正规的官吏考核体系。身为皇帝,没必要事事亲为。

不过,天子驾临,地方县邑令长的表现,是能够影响今岁政绩考核。

因此,面对舞阴县令的接待,高诚予以一个可字。后续的舞阴县大致情况,以及当地分田之状,君臣对流了解后,又增予上可。

离开自己县衙的舞阴县令,走的时候可谓是桃花满面,心中窃喜尽显于色。为自己当初大胆的抉择,庆幸非常。

落榻县衙内府的高诚,对舞阴县令也很非常满意。

舞阴临山,北依中阳,南接桐柏大复山北麓,地利位置导致当地耕田受限。但逢乱世,灾祸不断,百姓多是逃入山林避祸,以渔猎为生。

依舞阴县令之言,只是今岁上半年,从豫州逃难而来的百姓,便有数千口。这些人,多入了山林,成为逃户。

而其并未第一时间号召这些百姓出山,原因不难理解。舞阴耕地不多,上半岁楚、赵接连征粮,当地百姓都难以为继了,更何况这些逃民。走出大山,也一样是吃不饱。

直到国朝正式接管舞阴县,历任楚、赵官员的舞阴县令,自然迫不及待的奉山户籍田册。待到更田制下达至县,舞阴县令也等到了号召逃民出山的契机。

于是,走出大山的三千八百多口,一部分留在了当地,入了当地户口。大部分在无地可分的情况下,遵循官府的调度,往南阳南部县邑而去。

增户,是评价当地官长政绩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这一点也是当地官吏最难遮挡掩饰,因为郡府、州府,乃至长安都有当地户籍。只要上下一查,是增户还是减户,一目了然。

所以,在面对如此庞大人口的时候,舞阴县令也许是酌当地田情,也许是受制于国土台,只留下了一千三百多口逃民补充当地人口。

过程不必纠结,起码从结果来看,舞阴县令做的不错。

次日一早,高诚便离开舞阴。

至于舞阴当地分地实情,自己不会去看。天下太大,鱼龙混杂。三亭五里之间,尚不同音。更何况是这诺大的南阳,各地状况不同,看了舞阴一地,不代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是好是坏,起码得从整个南阳郡的角度来看。

回到宛县时,已经是三天后了。

未及东门,郭蕴、孙香便早早领诸官吏候着了。

一番接风洗尘后,散去诸多僚属,高诚这才与郭蕴、孙香,入了郡府内府,谈及分田的成效。

雅室内,三人端坐。

高诚一边查看着郭蕴递上来籍册,一边听着孙香言语。

“陛下,南阳各地县邑,而今业已配合国土台,完成了对各地田亩分划事宜。其中大事倒是没有,小非不断,也逐次解决。时至今日,南阳各地官府已将重新勘定籍册,上报至郡府。”

“南阳郡,辖三十三县,今有户二十七万四千八百七十二,口一百二十二万六千四百五十一。南阳田亩也籍此勘定,及荒废耕田,今有田七千八百三十二万七千六百亩,上、中、下田各计,分予百姓八十九万六千四百二十九口。其余三十三万余口,是为商户,不予分田。另,各地田册,皆以小亩论,而非前朝定制之大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