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27 结束(1/2)

作者:青衣花满楼


隆武十二年仲春,大明皇帝朱慈炤正式下诏,向辽东开战,大明北洋水师突袭金州,一举攻占金州,而后山东军区三万兵马渡海登陆辽东,迅速攻占复州、盖州等沿海城池,山海关屯扎二十万大军,虎视眈眈辽东,大战,一触即发。

朱慈炤以老将袁枢为征辽总督,三月中旬向辽东发动攻击,以山西军区都督李定国为先锋,率部直逼锦州。

清军驻守锦州的是大将吴三桂,双方集结大军在锦州展开连番血战,与此同时,北洋水师都督郑成功,集结两万兵马切断大凌河,从后向清军发起猛攻,豪格急命博洛率军救援,同时派遣大将图奈借道蒙古救援锦州。

四月十九日,博洛军至盘山,遭遇明军一部,博洛军攻打明军,击败了明军一千八百人。随即率领大军在夜里行进,日夜兼程赶赴锦州救援,至广宁卫,大军还未来得及布阵,明军四万人马骤然出现,博洛指挥军队进攻,大破明军,乘胜追击二十余里,不料陷入埋伏。原来这一切都是李定国的诱敌之计,为的就是伏击博洛所部。

李定国一声令下,全军出击,火炮声震天,击溃清军阵型,明军趁势出击,数万兵勇尤如潮涌;清军突遭袭击仓皇失措,被明军击败,博洛率军奋勇直入,被明军重重包围,大军找不到突围的道路,博洛指挥诸位将领冲杀,不幸陷入了泥淖之中,箭都被射尽,所以他拔出战刀与明军冲杀,力竭之后在阵内战死,随之而来的两万精兵折损过半。

博洛战死的消息传回盛京,整个辽东,在一刹那间,似乎乱成了一团麻。

锦州之战如火如荼,明军集结大军围城,并不强攻,而是日夜以火炮轰击城防,吴三桂多次率军冲杀,然却遭到明军的阻击,不得又退回城中坚守,明军围城两月有余,锦州城内粮草告罄,吴三桂部将马宝、*打开城门,献城投降,锦州城破,吴三桂引火*于官邸之中。

清军大将图奈借道蒙古之际,眼见清廷势力江河日下的蒙古科尔沁草原部落联合出击,劫杀图奈,向明军献俘表示归顺之心。就在明军攻打辽东之际,朝鲜王国亦是起兵响应,配合水师总兵施琅率军自鸭绿江出击,牵扯清军兵力,施琅率军一举攻占镇江堡、凤凰城、石门关、连山关等辽东多处清军关口要塞。

六月二十日,明军二十余万水陆兵马于定辽城外集结,两日攻克定辽城,礼亲王满达海、萨弼、费雅塔等人纷纷战死,七月初一,明军围攻沈阳,也是满清都城盛京。

明军二十余万,清军四万,若是在二十年前,清军毫不在乎,绝对勇于一战,然时至今日,明军早已经脱胎换骨,战斗力强悍,虽说单兵战斗力不如清兵,但武器装备、士兵素质等方面要强于清兵,已经不是五比一了,若从整体素质来看,明清双方的战场实力对比可能达到了十比一。

明军拥有先进火炮四百门,清军使用的还是十几年前的火炮,总数不过三十门,明军二十万人几乎是人人手持燧发枪,而清军拥有火绳枪的士兵不到一半,明军的粮草积蓄可以支撑他们围城数年,而清廷这般最多也就支撑半年而已,明军节节大胜,士气高昂,而清军这边却是士气低迷,老将济尔哈朗、阿济格早就去世,战将方面是十分短缺,面对如此局势,顺治皇帝也是无可奈何。

七月四日,明军发出劝降书的三天后,再没有得到清廷回应之下,明军开始攻城,数百门火炮对着城池展开了猛烈的轰击,声势震天,数十里之外都能闻听到火炮之声,面对明军日夜轰炸,清军尼堪所部决定拼死一搏,试图突围,退往建州深山之中以图东山再起,然而事与愿违,出城之后遭到十万明军的围剿,尼堪等人战死,不足五千之人狼狈逃窜回城。

七月十九日,清廷顺治皇帝于太庙祭天告罪之后,决定投降,并非他不想战,而是实力不济,连最后的唯一依靠尼堪都已经战死,朝中无人,在当年豪格上位之后,大肆清洗多尔衮的势力,就有不少人因此事而丢官罢职,或死于此事,多尔衮忧愤而死,豪格也在执掌大权之后不久病逝,朝廷无良才可以帮他支撑起这个局面了。

七月二十日,袁枢接受清廷归降,向朝廷报捷,移清廷重臣以及皇室数百人入关,隆武皇帝朱慈炤恩封顺治为顺明侯,将其家族分散安置于中原各地,同时依照曹变蛟所留之策,分辽东为辽宁、黑龙江、吉林三大行省,分遣官员治理,同时迁徙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五省民众六十万出关,充实东北三省人口。

隆武十四年,朱慈炤借口蒙古诸部曾相助前清对抗大明朝为借口,派遣东北军区总督李定国、山西军区总督李成栋各率五万大军出击,攻打蒙古诸部,蒙古诸部率部抵抗,损失惨重,纷纷遣使归降,朱慈炤分蒙古为兴安、察哈尔、绥远三行省,推行民族自治政策,派朝廷官员监察,蒙古各地军政之事依旧由其各族大汗治理。

隆武二十五年春,台湾的春季是漫长的,冬季的严寒似乎与这里无缘,正月就已经是天暖气清了,年已六十五岁的曹变蛟身体依旧很硬朗,台湾彰化城内,有他的府宅,不算奢华,却十分宽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