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1章 天地不仁(1/3)

作者:凶名赫赫
崇祯二年十月中。

保定定府境内。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激昂的旋律与行军鼓点交织在一起,铁甲大军如同一条精神抖擞的巨龙,向着南方蜿蜒前行。

青牙军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胜利的节奏上。

队伍中骑兵与步兵的数量各是一半。

众军士披甲顶盔,一路高唱军歌,气势昂扬,携带着无坚不摧的气势。

“诸君,加快脚步,日落前,我们赶到满城,就可以安营扎寨歇息了!”

中军部的镇抚官大声鼓动着军士们。

他的高声话语,在铁甲长龙中回荡,激励着每一个军士向前迈进。

“喝!”

响应声先从他旁边传响,然后迅速传遍整个队伍。

军士们的应诺声此起彼伏,气势十足。

“不错。”

温越看着身后的队伍犹如一条钢铁长城,整齐划一,气势磅礴。

他的脸上浮现出微笑。

自从离开山海关,这支大军一直保持着惊人的行军速度,每日至少前进六、七十里。

仅仅十余日,就已经跨越了上千里的距离,并且没有人落下。

如此的行军速度,在现在的大明,说青牙军排第二,没有其他军队敢排第一。

此次出征,连同温越身边的护卫,加上祖柏,张大春,钟大成,高严,王钩等甲级军战士外。

另外还带了朝安的千总辎重队,吴春章,沈其士等两部的乙级军。

人数共计六千余人。

其余青牙军都留在山海关外,戒备防御建虏。

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中,除了朝安的千总辎重队外。

甲级军战士人人都配有坐骑。

而乙级军战士则就没有马匹了。

他们身上披着沉重的棉甲或铁甲,持着其他各种装备武器,负重可能高达数十斤。

而这路途遥远,长达上千里。

这一路下来,全是步行,可见如何艰辛。

好在他们参军以来,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体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因此,尽管长途跋涉,身体疲倦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大军采取了牵线式的行军阵型。

不过,祖柏,张大春,钟大成等将领都聚集在温越身边,由副级军官负责指挥各自部队前行。

温越此番出征,麾下兵力有六千余人。

另外还有大量的战马和骡马,数量超过五千头。

眼下的标准食量,军士每人每日需粮食一升,马匹则为三升。

这意味着六千名士兵加上五千多匹战马骡马,每天总共需要消耗两百余石粮食,一个月下来就要七千多石。

尽管朝安千总辎重队,装备了四百辆马车用于运输粮草。

可每次最多也只能装载两千石,仅够全军几天之用。

为此,温越增派了近一千马车,并安排两把乙级军的护送。

即便如此,这些粮草仍不足以支撑大军整个月的需求。

考虑到实际消耗可能高于最低预估。

温越决定先拿出兵部发下来的行文,向沿途的州县补给。

若无法满足,则在当地采购米粮。

实在不行,再去动用自带的粮草。

从永平府往南还好。

马溪国和温越关系不错,发下命令,一路上都能得到补给。

再往南下的蓟州府。

温越抵抗建虏,蒙古的侵略,被当地人看在眼里。

许多士绅百姓自发携带粮食来犒劳大军。

不过眼下进入保定府,米粮补给就困难了。

而让温越忧虑的是,接下来的真定府,德顺府,都是灾区……

“情报局在河南,在湖广诸地,积攒的米粮可有准备?”

温越策在马上,缓缓道。

熊一扬急忙回答道:“禀告将军,从去年开始,我情报局就已经联合关外以及永平府的许多商人,按照将军您的指示,在各地搜集有关流寇的情报,并且积极储备军粮。

“根据汇集到情报局的消息,目前在开封、洛阳、随州和襄阳等地,我情报局个储存了大军食用数日至一个月不等的米粮。”

“但是...”

熊一扬继续道:“如今关内多地遭受严重干旱,尤其是这河南地带,大米的价格飙升至每斗数千甚至上万铜钱,许多商家粮店都停止销售,粮草的购买极为困难。

“在过去几个月,湖广和苏州、松江等地又发生洪灾,那边的米粮价格也上涨到了每斗七八百银钱,市场上几乎没有米粮交易,民间百姓也都紧闭门户不出,无法寻到百姓购买。

“虽然若是再费许多心力,能够购得所需粮草,可这花费又要增加。”

熊一扬说道:“眼下大明各处大旱,特别中州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