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三十五章 第二次科考(1/2)

作者:何须言名
商船的事暂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另一件更加重要的事。

新城的百家学宫中,三公九卿及学宫的博士正在奋笔疾书,大殿中只有书写的沙沙声。

良久后,豫进拿着一张纸起身恭敬走过来:“陛下,物理五道试题已经出具完毕,请陛下御览。”

我接过纸张,上面正是今年科考的试题。

仔细看了一下,一共有五道,基本都是最简单的物理知识,大概也就是高中水平。

稍微复杂一点的是一道综合案例,分析大型器械塔吊的受力,并列举出所涉及的力哪些是改变方向的,哪些是省力的。

我点点头还给豫进:“第一次考验他们的物理知识,这个难度足够了,同类型的再出一份作为备用吧。”

“遵命!”

泰月紧跟着呈上地理试题。

同样不复杂,案例分析题是列举出大秦地域所有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对农耕的影响。

接下来是苏合的生物医学,化学同样是豫进出的。

所有的试卷我要一一审核,保证不偏离分发给各郡学宫的教材,同时还不能出现错误。

仅是百家一科和百家二科就用了近五天才出完!

最为重要的学正科我仅是提供了一些建议,毕竟考为官之道他们才是最专业的,不过在我的建议下还是更偏向实用性,比如如何借助川江运河治理沿岸各郡、如何消除西域与大秦本土的割裂感等等。

所有的试卷出完并印刷完毕已经是八月初。

八月十五,新城百家学宫的考场搭建完毕。

八月二十三,大秦第二次科考完毕。

九月初九,第二次科考秦仕名单公布。

随后的几天则是与众人商议如何安置这第二批秦仕。

————

章台后殿。

李斯沉思了一会,拱手建议道:“陛下,第一批秦仕除了少数补缺的,基本都派往了九原、陇西一带,现如今旧地四十八郡的官吏虽多有年老体衰,但毕竟可以为朝廷效力,不宜擅动,反倒是新地二十九郡及西域急需官吏,臣以为可命他们前往新地效力。”

我沉吟道:“毕竟是新进秦仕,直接派到新地他们承受得住压力吗?而且新地的政策他们是否都了解?别再激起新地的矛盾。”

余禾拱手道:“臣以为不必担心,他们去也只是县令以下的官职,大部分是县长、县尉,应当影响不了大局。”

冯劫也赞同道:“新地形势复杂,急需有能力的官吏带领新地脱胎换骨,如草原十六郡,现在仍然要靠朝廷接济粮食,长此以往朝廷的压力不小,说不定他们可以有出人意料的表现。”

考虑了许久,我缓缓道:“既如此,那便尽数派往新地吧。”

“不过。”我连忙补充道:“跟那些郡守、将军们交代交代,对待他们不要过于刻薄,好不容易挑选出的人才,别在新地心灰意冷了。”

三人呵呵一笑:“陛下仁慈。”

此事议毕我搓了搓手,询问道:“各郡的郡守、将军已经有人回来了,朕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大事发生,你们有什么消息吗?”

李斯一愣,疑惑道:“陛下是说……”

我摇摇头,解释道:“以往每年大朝会都有许多大事发生,今年平静得很,朕颇有些不安啊。”

李斯恍然道:“陛下不必多虑,这一年中并没有什么大事,唯一有件比较奇怪的事便是秦东岛了。”

“嗯?”我看向李斯,又是秦东岛?

李斯接着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往年南石将军都是最后回来的,今年听说已经到了琅琊港,大约九月二十一就能到咸阳了。”

我松了口气,还以秦东岛又出事了,点头道:“此事朕已经知道了,南石有奏报呈上来。”

随即我转口道:“秦仕的事你们去安排吧,学正科甲等第一朕已有安排,让他去任范县县令。”

李斯奇怪道:“陛下,范县县令不是午之冲吗?”

我微笑道:“朕看了余禾今年对各地官吏考核的奏报,这个午之冲虽是甲等第七,不过在范县表现颇为优异,现在秦南半岛缺一个监察使,朕想让他去,你们以为如何?”

三人表情微妙,余禾拱手道:“陛下,各地监察使都是政务熟稔、为人稳重的精明干吏,午之冲虽然表现优异,可委以如此重任是否有些草率?”

我没有表态,看向冯劫和李斯:“你们怎么看?”

李斯见冯劫看向自己,虽然心中不悦,却是连忙应道:“臣对此人有些印象,去年三川郡守在奏报中言此人为政清明、正直不二,在范县深得百姓爱戴,臣以为可以让他去试试。”

冯劫见李斯表明了态度,连忙道:“秦南半岛有十五艘战舰和近五千秦军驻守,就算午之冲有负圣恩也不会酿成大祸,臣赞同李相的提议!”

李斯心中暗骂一声:‘小子端地如此诡计多端,放心,出了事跑不了你!’

我淡淡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