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四十九九章 中计扑空(1/2)

作者:军师中郎将
赵云没有再分兵去取武功,而是直接向渭水斜插疾追,一来他现在手里只剩六千兵马,若再分兵,后续与杨清夹击魏军的兵力就会显得单薄。

二来目前已占了陈仓和郿城,武功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等战局奠定后再攻取也还来得及,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只不过赵云麾下的六千军士几乎全是步卒,纵然他们已经是紧赶慢赶,但要想追上郭淮等人至少也要两天时间,因此他只有寄希望于杨清能提前赶到渭水拖住魏军。

“子龙将军,我军赶过去还来得及吗?”邓芝与赵云并骑而行,侧头问道。

赵云捋了捋颌下的胡须,缓缓说道:“应该没有问题,明之他们全是骑兵,赶至渭水用不了多久,以他的本事将郭淮等人拖个两三天完全不在话下。”

“此言甚是,杨使君智谋过人,实乃国家良将,有他出手拦阻,魏军绝无可能悄无声息地渡过渭水北上的。”邓芝想到这一年里杨清骄人的战绩,信心大增。

赵云颔首道:“嗯,不过我们这里也不能拖了后腿,让明之这小子看笑话。传我命令,众军加速向前,行进二十里后再歇息。”

“诺。”身后负责传令的校尉急忙应道。

另一边,杨清得了赵云的通报后也是毫无怠慢,领着部众马不停蹄地向渭水赶去。

“使君,郿城、陈仓已被子龙老将军收复,武功落入我军手中也是早晚之事,这样一来魏军在渭水一线的重镇就只剩下长安了,就算我军后续再无别的战果,此番我们也已是大赚了。”柳隐道。

杨清笑道:“话虽如此,咱们也须再胜一场,才能彻底稳固战果啊。”顿了一顿,严肃地说道:“现下某担心的是曹真这厮不可能想不到我军会分兵拦截他的援军,可他还是急调郭淮、费曜、秦基三人赶赴安陵,这里面怎么看都透着一丝古怪。”

“末将也以为曹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只是现下他困守安陵,急于援军解围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况郭淮等人手中的这万余兵马皆是精锐步骑,战力十分强大,若能迅速赶到安陵,曹真不仅可以得救,还有力量反击我军。

也许他是对郭淮、费曜等人有着足够的信心吧,毕竟渭水很长,渡口很多,我军不一定能够堵住他们,曹真很有可能是在赌这个结果。”柳隐分析道。

杨清微微点了下头,不置可否,道:“先不管这么多了,无论曹真有何诡计,咱们终须要尽快赶至渭水河畔。”

此时一支旌旗招展、鼓角高鸣的魏军正不紧不慢地向渭水南岸行去,如此大张旗鼓生怕旁人不知他们的踪迹实在有悖兵家常理。

不过若是有人抵近细看,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看似队列拉的很长,但实际人数不多,大约只有千余人,怎么看都像是一支故意大造声势的疑兵。

没有错,这支魏军就是郭淮派往渭水特意迷惑汉军探马的疑兵,早在半天前他和费曜、秦基就领着大军主力悄然折往东面去了。

汉军的探马因为不敢离得太近,再加上魏军要渡过渭水前往安陵增援是预料之中的事,所以没能看出魏军的破绽,将郭淮等人继续朝着渭水南岸赶去的消息回报给了赵云。

赵云也不疑有他,又命快马将此消息通报给了杨清。等杨清率军抵达渭水北岸水流最平缓的渡口后却没有发现魏军一兵一卒,又遣斥候过到南岸分别往上下游数十里探察,最后也没发现大股魏军的踪迹。

直到第二日上午,斥候终于探察到魏军现下正驻扎在周至小城,连忙赶到周至打探,这才晓得城里只有千余魏军,魏军主力根本不在此地。

“郭淮等人到底去哪了?斥候还没有消息回报吗?”军帐内,杨清焦急地问道。

柳隐道:“还没有,叔齐已亲自去探察了,相信很快就有消息传回。”

“嗯,希望如此吧。”杨清语气中带有些许无奈。

他没有想到竟被郭淮等人摆了一道,中了疑兵之计,这是自己惯用的手段,不料魏军一旦用起来也颇具威胁啊。其实他已隐隐猜到魏军主力的去向,只是一时之间不能确定罢了。

“使君,您一直盯着长安看,难道魏军是朝长安去了吗?”柳隐见杨清站在木架地图前一动不动,走过来看清楚他目光所在,好奇地问道。

杨清道:“郭淮等人耍了个疑兵之计,自是为了改变进兵方向,北面他们是不会去了,西面城池已失,又有子龙将军,他们肯定不会再转回去。南面是秦岭和汉中就更加不可能,故而他们唯一能去的地方就只有东面了。”

“有道理。”柳隐道:“可是他们转兵东进也不一定是要返回长安,他们也有可能只是想避开我军趁机在下游某地渡过渭水,此举也不得不防啊”

“这个可能并非没有,但某认为郭淮他们真正的目的还是在长安,因为就算魏军从下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