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4章 无解之局,死地了(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狄咏心思有点慌……

他虽然与麾下军将说过,此番出赛,九死一生之类的话语……

虽然麾下军将与士卒都也说着什么九死一生的话语……

但狄咏也清醒的知道,这种口号,喊是可以,但不能真的认为所有人都抱着必死之心而来……

这更多是麾下军将与士卒对狄咏个人的信任!

此时此刻,一旦心态崩盘,必然会战力大减!哪里有那么多背水一战的故事?如果真有那么多这种故事?那历史上多少英雄?哪个不都得在末路之时反击大胜?

那些英雄又岂能是悲情结局?只留世人一句可悲可叹……

狄咏又从座位站了起来,左右踱步不止……

还有种建中的话语:“还请太傅速速决断啊!时不我待,不可拖沓分毫!”

种愕忽然也有一语:“恩相,不若……不若恩相轻骑快马速走,趁着辽人还没有能力大规模从南出击之时,轻骑快马,从大同归去,重掌大局。此处大军,交给罪将叔侄二人,必然与辽人战到最后一兵一卒!”

想来,这番话,这个计策,种愕早已酝酿多时,只等来说……

意思很简单,狄咏随着大军,等着大军,慢慢南归,肯定来不及,必然被辽人堵个正着。

最好的办法,就是狄咏带着轻骑快马,一路日夜狂奔,从大同隘口回去,甚至翻山越岭,翻过燕山回去……这样做的成功率,其实不低。

至于大军,种愕留在这里,与辽人拼了……

只要狄咏回去,稳住战局,不论是稳在大同,还是稳在太原,终究是有意义的……

却是狄咏愤愤一语:“五万铁骑,倾国之力也,精锐所在,失在草原,往后数十年,何以再言战事?”

五万铁骑啊,十万匹马啊,五万套最好的铁甲与兵刃,狄咏花了多大力气才积攒出来的?从打党项开始,到现在掏空国库……

更重要的是这五万人,百战百胜的老卒,军心之壮,厮杀之勇,技艺之娴熟,需要多少战争与人命才养出来的……

这五万人,如果没了……

那这大宋,还有机会再养出这样的五万精锐大军来吗?

这么兵败而归,狄咏在政治上,在舆论上,在朝堂上,又该陷入何等艰难的地步?

那些人设,那些名望,那些大义……

种愕再说:“还请恩相速速快走,唯有恩相一归,来日才有再起之希望……”

这话也对,狄咏在,一切还有再起的希望,狄咏若在这种情况下没了,这大宋朝啊……结局可知!

狄咏真慌了……

心中不断暗示自己,冷静,冷静……

冷静!再冷静!

实在是难以冷静,狄咏呼喊一声:“舆图舆图,大舆图……”

牛勇走了进来,看了看场面,低头不语,赶紧安置,大小舆图,皆挂起来……

看地图……

深呼吸,看地图……

一张一张看,大的看了看小的,小的看了看大的……

如今这情况,不是打得过谁打不过谁的问题,是打得过谁也解决不了问题……

打得过萧罗,解决不了问题,打得过临潢府来的援军,也解决不了问题……

哪怕南下打得过萧特末一两阵,也解决不了问题……

人心,在牢笼里,必然崩溃……

辽人得势,草原之上,必然处处是敌人……走到哪里都要与人拼命,走到哪里都要饿肚子……

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攻燕京,攻打燕京能解决问题,围魏救赵也好,声东击西也罢,攻打燕京,是破局之法……

但……此时苗继宣麾下人马,那些河北兵马,怕是连范阳城都难以攻下,还谈什么攻打燕京?

甚至,连范阳城都不一定到得了,苗继宣到燕京,一路城池还几个……一个一个打……河北兵又岂能像此时辽人北院的兵马一般攻城?

他妈的……

无解之局了……

死地了!

狄咏看了看种愕,仿佛就一条路了,种愕之言,抛弃大军,狄咏先走……快走!

但一旦此时抛弃了大军,往后,狄咏在军中的号召力怕是也一朝尽失,往后,哪个当兵的当将的还敢真心诚意跟着狄咏去打仗?

一个遇险就自己逃跑的人,一个放任几万兵马自生死灭,独自一人苟活的人……

狄咏有些狂躁了……他是认定的,是确定的,只要打下归化,一定就能守得住,他有火炮,他有良将,他有粮草……

种愕也百般笃定,一定把城池守住,等着狄咏安然而归!

有那么一瞬间,狄咏真想腰刀一拔,上前就把种愕捅死当场!

霍去病啊霍去病,是你告诉我狄咏,孤军出塞,是可以大获全胜的!

是啊……

此一时彼一时,霍去病面对的敌人,他就在草原里,只要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