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2章 一面之词,岂可全信(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盆满钵满,狄咏这回出征,当真赚了个盆满钵满。

回京的路上,狄咏甚至都不好意思去点钱数,只是大致估摸了一下,手中之钱,七八十万贯之多。

这还不算邕州,邕州那边的钱,是侬智高帮狄咏抢的,狄咏都不用动手,那些贼寇家眷个个豪富,人拿了,钱也拿了,只不过狄青太正经了,用了一些招募士卒、训练士卒,然后一五一十上报朝廷了,钱现在都在孙沔这个文官手中掌控。

所以说,自古以来,打仗就是发财的,当然,是打胜仗就是发财的。连在西北贫瘠之地打仗,狄青也是动不动就获得成千上万的牛羊马匹,这就是狄青能提升麾下兵马战力的原因所在。

路过邕州之时,狄咏还获得了孙沔的接待,因为孙沔这个广东广西两路宣抚使一时半刻还离不了邕州,而狄咏却要进京,这里面的门道,孙沔是懂得的。

孙沔自己如何奏报朝廷是一回事,另外一回事是狄咏到京怎么在皇帝面前汇报,这直接关系了许多大小官员的升迁之路,孙沔自然得要与狄咏好好结个善缘。

孙沔这官职已经到了封疆大吏的地步,要么就这么退休了,要么,那就真的出将入相了,一步登天,直接到得朝廷中央决策层。

人生就这么一步能走了,孙沔是孜孜以求,也还怕狄咏这最后一哆嗦拉胯了。至于大理之事,这不关孙沔的事,听一听狄咏怎么说就是了。

狄咏自然不会做那坏人,更何况孙沔这人虽然认识不久,但是一直都对他父子不错,不论是出于什么心态,但至少孙沔在广西是没有坑狄家父子的,甚至在后勤上还多有助力。

狄咏也就没有必要去做什么坏人,而且朝堂有个大佬是熟人,来日也是助力。

两人短暂见面,狄咏只求一事,那就是俘虏的处置权,孙沔哪里还会拒绝,城内所有俘虏都给了狄咏,这事情狄青不在,他自是可以做主。

孙沔倒也不多求,只是给了狄咏一笔不小的盘缠,有钱有粮,一顿送行好酒,一切尽在不言中。

狄咏带着三百号得意洋洋的军汉,三四千号串绑起来的俘虏,带着上百个车驾,慢慢悠悠走在回京的路上,也着实走不快。

沿路之上,到处都是看热闹的人群,百姓们带着泥土块、石头子、菜叶子来围观狄小将军凯旋,然后用手中的东西招呼着串绑起来的俘虏,然后骂着啐着,那叫一个痛快。

若是再喊几声狄小将军威武,气氛必然达到高潮。

你问这是什么场面?

狄咏回答:爱国主义教育。

狄咏真心如此想,没有什么比剿灭叛贼打胜仗更能激励百姓爱国之心了。

若是路过大城池,狄咏的高光时刻就到了。

为何?

因为城内的花魁人物们,必然结队而来,唱着狄公子的词曲,争先恐后来看狄公子的“人样子”,只盼狄公子能入城休息一晚,好酒好菜自然备好。

一朝成名天下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星,大概就是如此待遇。

马背上的狄公子,只能拱手致谢:“公务在身,见谅见谅!”

一旁的杨得忠吞着口水,问道:“大哥,回了东京,可还去樊楼?”

“自然是去的,怎么?你还在樊楼有相好的?教你如此挂念?”狄咏问得一语。

还别说,被狄咏猜着了,狄咏这样的文人士子,在樊楼自然有上等风流。杨得忠这样的浑汉,在樊楼边角之处,也有属于他的“下等风流”。

樊楼的姑娘,自也不是人人都是一线花魁大家,有无数文人士子趋之如骛。还有那五线八线的,也求个衣食饱暖加几款首饰,谁叫杨得忠跟着狄咏也富裕起来了呢?

杨得忠嘿嘿一笑,不答,却还脸红害羞。

狄咏没好气一语:“嘿,你这浑汉还长能耐了,老子都还……”

话没说完,狄咏本来想说自己没有相好的,却又觉得自己应该是有个相好的。关键这“相好”一词该怎么理解……

狄咏这么一路往汴京走。

汴京却已收到了快马而回的消息,早几日有孙沔的,晚几日有狄青的,还有狄咏刚刚到达的。

御书房内,大佬们齐聚一堂,有人喜笑颜开,有人愁眉苦脸。

倒是皇帝赵祯一脸的笑,左右问着:“狄咏已然返京十余日了,这前前后后的奏报也都来了,诸位以为如何?”

宰相厐籍自然得发表意见,他先看了看皇帝的笑脸,琢磨了一下,便道:“陛下,贼寇已灭,自是论功行赏!”

这话一出,枢密使高若讷立马接话:“有功自然要赏,有过也当罚!”

皇帝赵祯看了看两人,别看这两人说出的话好像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赵祯却听懂了,左右一看,又问:“这功过又该怎么评说呢?”

高若讷必须要挣扎一下,因为他这个官位可能真保不住了,便开口:“陛下,剿贼之功,自然该封赏,将士用命也该封赏。却是这大理国之事……实在教人费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