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7章 烧(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种愕皱眉在答:“头前接斥候来报,刘法三日内当归。”

刘法上哪去了?自然是之前听狄咏吩咐,从燕山山脉的隘口出塞去了,侦查道路之类。

出塞,要向导,要通译,更要刘法带回来的确切消息!一切准备,皆要妥妥当当,这些细节,就是事情成败的基础。

狄咏点着头:“明日大早,五更造饭,用饭之后,立马开拔,攻克归化!”

众将躬身拱手:“得令!”

大军,很大!十万匹马,五万铁骑,这些是出塞的主力,其中还有一部分党项人骑兵,米擒真野就在其中。

但这些不是攻打归化的主力,攻打归化的主力,还是步卒,有两万多太原的驻军,有一万多太原过来的新军,有三四千神机营,有一万多党项人,有七八千麟州府州过来的西军,甚至还有四五千辽军……辽军降卒。

这些才是攻城的主力!

辽人显然也有防备,小小归化城,守军就有三万余人,归化城南边的奉胜州永兴城,守军也有三万余,两城互为犄角,是战局北线防守要点。

当然,本来这里没有这么多军队,辽人也没有能力在各个城池里都驻军三万余,是头前不久,萧特末下令支援了两万人过来,才有如今的规模。

战争,开始了!冬麦,还没收!

狄咏带着大军向东去,但凡平缓之地,放眼望去,都是一片金黄。

狄咏只坐在马背上,手一抬:“放火,烧!”

这种军令,下起来,肉疼!农耕时代,粮食,太珍贵了。

连牛勇听得都直感觉一阵肉疼,心中仿佛被爪子挠了一般,浑身难受。

但这是战场,狄咏打归化,只是为了控制张家口要道,他没有这么多军力来控制这些没有城池堡寨的旷野之地,也没那么多时间那么多人手来收割这些粮食。

当然,辽人也不一定有能力来控制这旷野之地。

所以,这片区域的麦子,这片在两军前线中间的麦子,在这种兵荒马乱之下,到底属于谁,其实还未可知。

但,狄咏只有一个理念,我不一定能得到,那就谁也别想要。

烧!

反正是辽国的麦子,烧了就是赚!

火点起来了,牛勇看得心都在滴血……种愕也唏嘘一语:“真是好麦子啊,眼看着就要能收了……”

牛勇点头:“是啊,好麦子……”

两人也就如此对话一语,马匹继续往东去。

看着大火,真正心中滴血的,还是附近的百姓,远远看着如狼似虎的大军过去,远远看着大火蔓延,欲哭无泪,只能呆呆愣愣站在远方……

甚至,还有游骑在附近巡弋,不准任何人往田地里去救火,还要四处点火,一直要烧到田地一片黑尽,收不起来一颗好麦!

沿路走,沿路烧!

狄咏还回头来说:“若是此战一定,皆为宋民,自当运粮来救!”

种愕点着头:“那是一定,那是一定!两国交战,岂能妇人之仁!但成一国,自当来救。”

嗯,这话,狄咏听着舒服,心里真舒服多了!

片刻之后,远处游骑,也在大喊:“老乡不必着急,战事一定啊,狄太傅最是良善,大同城里堆了无数的粮食,必少不得你们一口吃的,保准你们口腹无忧!”

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却又奈何?

其实他们出工出力,也不知道自己收上来的粮食,到底会属于谁……

战争时代,为了战争,哪怕百姓辛辛苦苦一年种出来了粮食,最后自己饿死了,也是正常的事情。

只看战争是不是真打到那个份上了,显然,战争已然打到这个份上了,这些粮食哪怕是收了,不论是宋人来收,还是辽人来收。

谁又会给这里的百姓留一颗呢?都不会留,因为双方都会想一件事,留给百姓的,就是留给敌人的,因为敌人肯定会来抢。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古代战争为何会导致人口大规模锐减的底层逻辑。

其中还会有一个恶性循环,战争一旦持久了,人口一减少,种粮食的人就更少了,为了战争,军队反而会越来越庞大,所需要的粮食越来越多,征收就会越来越狠厉,又会有更多种粮食的人饿死……

若是战争持续几十年,上百年,这个恶性循环下来,其后果,可想而知。

真有几十上百年乱世的时候,最后会怎么办?

逼得没办法了,军队自己就得屯田种地了!这就是军队屯田的原因之一。比如三国之曹魏。

结束战争,快速的结束战争,有时候,当真是无上的功德。曹操,以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其实他也得到了这份功德。

狄咏,显然也在乎这份功德,若是辽国不灭,只是退居关外,而今这燕山山脉,并没有真正可用的长城,各处大小隘口许多,战争也还有无数,燕山这一线,不要几年,就活不了什么百姓了。

归化治所,也称文德,城池真不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