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09章 好一个人心所向(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辽人的使节,真就来了,榷场一关就是一个多月,本来辽人以为宋人真的只是整顿一下,三五天的事情,再不济十天半个月也就罢了……

但一个多月了,没有一斤盐从宋去辽,没有一匹布,没有一个碗碟,没有一两茶叶……

甚至,连榷场之外的那些走私之人,都销声匿迹了,宋辽边境走私的规模一直不小,甚至可以说是极大,说起来,也就是那些所谓的江湖人干的营生……

倒也不知为何,忽然河北山西一线的江湖绿林起了血雨腥风,杀得人头滚滚,本以为是大宋的朝廷官府在行事,真打探之后,才知道官府虽然也在行事,但官府查缉的场面虽然很大,但江湖绿林的人头滚滚,不是官府所为。

这显然与梁辛初到了太原有关……

也就是狄咏干的事!

官府讲究一个人赃俱获,但烟雨楼却不管什么人赃俱获,街面上谁牛逼,就找谁的麻烦,听话的好说,不听话的就要人命!

一杀就是一家几口!

梁辛初真是狠辣人!至少在杀宋人这件事上,梁辛初比狄咏狠辣多了。

如此,一时间,边境一线,走私大减,甚至就没有了大宗货品的走私,只有一些胆大边民的小打小闹……也可见,这世间的事情,就不可能完全杜绝。

只是这点小打小闹,与辽人庞大的需求一比,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辽人是真急了,通货膨胀不是玩笑,虽然还不太严重,却已经到了立马要解决的地步了。

通货膨胀是个什么概念呢?

它是一个连锁反应,就好比如一斤盐本来二十多钱,忽然缺货了,立马暴涨到了五十钱八十钱……

你道盐涨价了就只是盐涨价吗?其实不然,粮食也会跟着涨价,为何?

比如五斤米本也只需要二十钱,也就是说五斤米本可以换一斤盐,对于一般农户而言,这个交换成本,就是生活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但盐价忽然暴涨了,也就是说拿粮食换盐的这个交易,就变得不划算了,换不起了,怎么解决?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就不吃盐了,只吃粮食,否则用粮食去换盐,粮食就会不够吃。

但人能不吃盐吗?

显然不可能,那就只有另外一个办法,粮食也涨价,价钱多少无所谓,涨价到可以还是卖出五斤米可以买一斤盐的地步就行,如此生活成本才能持平,否则,宁愿不卖。

这就是价格的挂钩,古代农业社会,能用来作为商品价值标定的物品,其实主要只有两样,一样是粮食,一样是盐,另外还有两种半样,那就是铁与布!

这也是朝廷要控制住的东西,历朝历代,盐铁都是官府专卖,盐的专卖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取消,而铁,就是人类社会的主要生产工具,一旦没有了铁,任何生产活动都会陷入巨大的麻烦。

而粮食,就是朝廷主要的税收方式之一,或者说没有之一,就是主要的税收方式。

布,是货币,另外一种货币,与铜钱几乎有一样的社会交易功能。

最后就是茶叶,其实茶叶虽然也是社会大需求,也是贸易的顶级货品,但说起来,茶叶还算不上生活必需品,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说真的没有的话,也能活。当然,最好是要有。

瓷器,那自然是属于奢侈品了,一般百姓,其实用不起比较有一点质量的瓷器,劣等的瓷,以及陶器,才是百姓用的,陶器生产起来倒是不难。当然,好的布,也属于奢侈品。

狄咏这是什么?

其实就是贸易战!贸易战也不是后世现代社会的,从春秋战国开始,贸易战就是手段,比如管仲就对这些事情极为擅长。

辽国,哪怕有燕云,有几百万汉民,但依旧并不能在盐铁布瓷上全面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宋人也不敢不与辽国贸易!

但偏偏来了个狄咏,他敢!

其实辽人并不相信狄咏敢,因为这种和平的贸易方式,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没有出过一点问题。

这是辽人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战场上得来的!

如果有人敢破坏这份和平的贸易,必然又要迎来战争!

来使,是狄咏的熟人,耶律乙辛,快马而来!

直接到太原来见!

耶律乙辛不是好打交道的人,这个人有狠心,有手段,还胆子极大,历史的将来,他会是辽国的乱臣贼子,连皇后与太子的死,也可以都算在他手上,只是最后结局不美,被辽皇帝耶律洪基给砍了。

耶律乙辛在最后的时刻,甚至还想着逃亡大宋,只是没有成功。这般故事,说起来,与狄咏之前的际遇有几分异曲同工的意思,那时候,也有人想着狄咏最后要逃往大辽。

辽国来使,向来招待的待遇都很高,狄咏也是大气的人,吃喝用度,乃至娱乐消遣,都不吝啬。

见面,在太原府衙。

狄咏自是一脸的笑,还带谦虚,甚至多少带点谦卑。

但耶律乙辛是较为锋芒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