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83章 好,神机营(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赵仲针在一旁听得那是惊骇不已,头前狄咏倒是也说了西域的重要,却没有说得这么透彻,今日赵仲针听得此番言论,心下急,脸上更急,脸都急红了,因为他亲自去过辽国了,辽人“狼子野心”,他比谁都知道。

欧阳修此时也在点头:“对对对,当早作准备,老夫当写成奏折,也当朝会去说,此事万万不能拖沓!”

狄咏开始安排了,当然,是以建议的行事来安排:“老师啊,此时此刻,先要让王韶整编党项诸部之人马,党项必要为大助力。此事当禀奏,枢密院也要有章程,党项诸部,皆要有军籍记录,整编操练起来,随时听候调遣……”

欧阳修又点头:“是极是极,却也要防止党项人大规模聚在一起整编操练而生乱事,昔日唐时,高仙芝于西域,就是异族生乱致使大败。”

“学生有计,可保稳妥!”狄咏继续建议。

“说,快说……”

“把党项整编人马,与其本部隔开,隔开越远越好!以本部家眷为人质,但有生路,可……”最后一句狄咏不说,去看苗继宣。

苗继宣心领神会,连忙接:“可屠全族!必保万无一失!小狄相公好计策!”

欧阳修听得心中一惊,这事吧,过于……但欧阳修也知道这办法好,百般不忍,却也点头:“唉……唯有如此了,那把整编党项调至何处较为稳妥?”

“此处,当有三点,一来,足够远,轻易回不去。二来,有粮就食,不可运粮去养。三来,有关隘阻路,如此,就算党项大规模哗变,也不可能快速回家救得家眷,如此可保反心不起。”

狄咏毒辣之策。其实也就是循循善诱,要把党项人调出来,调到离辽宋边境近的地方,随时能开赴边境作战。

欧阳修点着头:“你如此一说,这般地方可不多了……就食之处,不外乎关中,或是巴蜀之地,再就是中原了……却又不能离汴京太近,否则也怕万一……”

就食,就是要真正产粮之地,大规模军队驻扎,若不在真正大规模产粮的地方,而是要靠人力物力运送粮食供应,必然花费甚巨!

狄咏答着:“巴蜀太远,山脉隔绝,要是用时,调兵遣将过秦岭,不可为也,而且巴蜀湿热,党项人在那里,难以适应。关中不错,但关中……离党项故土近了点,不太保险。”

欧阳修问:“河北?”

问完欧阳修看向狄咏,等狄咏答案,却又自己摇头:“河北不可,万万不可,河北离汴京太近,周遭皆是一马平川,万万不可,不可想那万一之事。”

苗继宣接了一语:“太原,并州,并州好,并州之南,平原之地也,产粮之处。太原坚城在北,黄河在南,东边太行大山,西边吕梁山脉,四围之地,党项就算作乱,四处无以可走,更归不得家乡。如此之地,可保党项人难生反心!”

什么意思?因为太原平原,或者叫做汾河平原,既出粮食,又四面如牢笼,安置党项人整编操练,确保党项人不敢反叛,最好不过。

狄咏立马跟着点头:“对对对,太原好,老师以为如何?”

为什么太原好?不仅因为苗继宣说的那些原因,更因为太原城一往北,就是辽国土地,就是辽人西京大同,那里就是前线,狄咏的谋划在这里!

欧阳修想得一想,点头:“太原,不错,不远不近……牢笼所在,有粮有食,可以节制!”

赵仲针听得这场高级秘密会议,那真在收益良多,也感觉到了自己无数的不足,这些相公们,对于全国地形地貌,真是了若指掌,连舆图都不需要,便可指点江山。他这个皇长子立马知道自己回去就该恶补什么知识了。

狄咏目的达到,说起了另外一件事:“老师啊,还有一件小事,近来,学生铸造了一些大火炮,巨大的火炮,威力惊人,便想抽调组建一支人马操练一下,此事还要枢密院之令,也是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狄咏把这件事说得极为轻松简单,并不详细去说这件事多么重要。因为组建一支人马,在枢密院这里,本就不是什么大事。

更重要的是,刚才商量之事,乃是天下之大计,此时再说组建一支人马,那就好像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就会让人觉得这不是一件什么重要的事。

“多少人的人马?”欧阳修问得一语。

“两军,五千人!可置为一军!”狄咏答道。

“选在何处?”欧阳修又问。

“那就也放在太原吧,也可以就食,少些花费。”狄咏答着,依旧是那句话,前线,就在太原,那里也是所谓雁门关之处。当然,前线也不仅是在太原。

“嗯,你自把章程与苗相公商议定妥,多一点人马在太原,也是一手防备!”欧阳修答着,也未真正当回事,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这些东西,不是什么新鲜事。

“下官当把此事办好!”苗继宣答复着领导的任务。

也是欧阳修对于狄咏的信任,更是狄咏在“欺负”欧阳修不懂兵事。

倒是这一手操作,赵仲针又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