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9章 没钱你去借(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倒是狄咏有些意外,他本以为文彦博要来找自己发难,没想到左等右等,没等到。

文彦博那边会也慢慢开完了。

文彦博又去了曾公亮那里,狄咏这回主动往曾公亮那里去。

三位相公坐在了一起。

狄咏先不说话,就当陪坐。

文彦博在问:“明仲啊,钱的事情,可想得怎么样了?”

你要说四百五十万贯,其实说很多,也没那么多,朝廷一年经手进出的钱,七八千万贯!作为宰相这种位置的人,那也见怪不怪了。

说不多,那真又是一笔巨款!

曾公亮一脸为难:“老相公啊,这么多钱,一时半会,我也想不到什么好法子,就让三司去凑吧,先凑一下再说吧……”

让财政部去凑钱。

文彦博却急了,问道:“他们若是凑不出,该如何是好啊?老夫可记得,头前三司怎么也还有三四百万贯的现钱,有吧?应该有吧?怎么突然就没了?”

狄咏主动开口了:“老相公,三四百万贯的钱,放在三司,那叫什么钱啊?天下之事如此多?这点钱,你今天不用,明天就没有了,三司又岂是能存住钱的地方?”

狄咏这是主动接仇恨了,不必曾公亮帮他周旋,没必要。

狄咏又继续说道:“再说,朝廷的钱,来来去去的,本也是正常事,今年没有明年有,今年不够明年还嘛,算得什么事?”

文彦博听明白了,问道:“你是让老夫去借?”

狄咏点点头:“朝廷借钱之事,稀松平常了。若是真万不得已,有何不可?毕竟先帝陵寝,那是天大的事!”

文彦博心中虽然不愿,但却也好像真找到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大不了去借,能借钱给朝廷的,皇家四海钱庄。

文彦博又看向狄咏,总觉得这件事哪里不对劲……

文彦博没有说借钱的事,而是说道:“老夫先去一趟三司,能凑出多少钱来,先凑!”

文彦博急啊,起身就赶紧走,先去三司衙门!刚才来的度支判官,那是小官,得去找大官。

狄咏看着文彦博火急火燎的背影,笑了笑,此时三司的府库里,要是能找出一粒老鼠屎来,算他狄咏是吃屎长大的!

三司衙门里,自然是有大官的,比如今天刚上任的三司副使王安石,王安石这个官职品级,比度支判官至少高了三级。

文彦博坐车匆匆来到三司衙门门口,你问他为何这么急?因为他已经有些意识到了事情不对劲,这事若是不能快速定妥,怕是要出大纰漏,岂能不急?

三司衙门,其实是朝廷最缺员的衙门,也就是官缺最多的地方,不是朝廷没有人,而是这衙门本就是要专业技能的,不是中了进士就适合到三司当官的,明算一科,从来都人不多。

甚至很多时候,三司使这个职位,也缺人,常空缺,不然昔日里,仁宗皇帝也不会去“求着”包拯上任。

王安石这个三司副使,今天刚上任,手头的事就一大堆。

文彦博匆匆而来,王安石只是起身一礼,就又伏案看文了,说起来,王安石这辈子,其实没怎么经历过官场那一套……

什么意思呢?

就是王安石的崛起之路,与一般人不同。他本就是小官,中进士,自己考的,用政绩做到的知常州,又以自己的能力获得皇帝赏识,也就是给皇帝上书,写各种长篇大论,针砭时弊,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然后,王安石就一步登天了,到京城任度支判官,这个职位,其实多少有些考验王安石的意思,王安石又做得挺好,诸事井井有条,然后就到皇帝身边了,知制诰,基本想到于皇帝身边私人秘书与顾问。

期间还有一个插曲,就是仁宗皇帝去世了,王安石的母亲也去世了,王安石得回家守孝,就等于致仕了。

然后来了个想改革的皇帝赵仲针,听说王安石对改革这些事很擅长,就又把王安石找到身边来,听得王安石一通见解之后,赵仲针如获至宝,王安石就开始慢慢主政了。

王安石这种成长崛起之路,其实省去了一般官员的许多步骤,这些步骤里,最折磨人的那一套,比如阿谀奉承,讨好上官,王安石其实是没怎么经历过的,他也不是如何靠人举荐提携抬举而步步高升的……

王安石在官场上比别人执拗,也有这个原因,那就是他并没有真正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甚至有些一帆风顺,当然也是他自己能力与努力的结果。

如今的王安石,有了狄咏之后,更是一帆风顺,甚至他与狄咏相交,多少也有一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没有那一套阿谀奉承的东西。

这也导致王安石更是打心底觉得,只要事情办得好,什么都不是事!只要事情办得好,升官那是小事,不必在意的事。只有小人才日日想着钻营,君子之道,大道至简!

说一句比较贬义的话,说白了,王安石这个人,是不怎么通人性的!之前说他心狠手辣,其实就是不通人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