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58章 坐看事态发展(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狄咏显然不是什么惺惺作态,他对这个国家与民族的忠诚,自不用说。

钱财什么的,狄咏又岂会计较?

狄咏会在乎这些?

哪怕让狄咏把全部家当拿出来打仗,狄咏也眉头都不会皱一下,反而是皇帝与朝廷不会允许他以私财发军饷与赏赐……

狄咏不是士大夫,不会为了自己的一亩田一间房去争夺。

狄咏就不在这个格局里!

狄咏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中国!他从不担心自己会没有富贵,更不担心他的儿子会没有富贵!

都有,一定都不会缺。

只要狄咏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这些个人富贵之类的,都不必去想,只是顺带而来的副产物!

这种格局,就注定了狄咏与别人不同。

就注定了赵仲针会对狄咏这种无私敬佩有加。辽人送的礼物,不是一笔小钱,是一笔巨资!是足以让别人去怀疑狄咏可能会为了这笔钱而卖国的巨资!

这笔钱若是给少了,将来你传什么狄咏被辽人收买了的谣言,都不会有人信。

这笔财物,更是辽人送给宋朝皇帝赵曙的一个借口!拿狄咏问罪,或者赶狄咏下台的借口!一用一个准,辩驳的余地都没有,这种事,从来就难以自证清白,唯一能自证清白的办法,反而是洒脱下台,以表不恋权势,大公无私!

辽人的想法傻吗?

其实一点都不傻!太聪明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人算不如天算!算不到三十出头的赵曙,活不过快五十岁的太后。

但凡局势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太后一死,赵曙亲政,辽人之计,就算不得全功,也会搞得狄咏焦头烂额。也会间接导致宋人朝堂动乱不止,上下离心离德。若得全功,那就直接搞掉了狄咏,去了一个大祸患,还可能让狄咏远走辽国。

这笔买卖,是真的划算!

狄咏轻易舍财,会让赵仲针更加信任狄咏,之前狄咏都是口头话语上的教诲,此时,赵仲针才真正看到狄咏行动上的无私,观其言察其行,狄咏当真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带着这份崇敬,回京的路上,赵仲针每每再看狄咏的背影,狄咏身上,都会带着光环!

再一次来到汴京城北门,狄咏收拾了一下心情,先要做一件事,收拾文彦博,收拾文彦博其实不是主要,通过收拾文彦博而再一次打击皇帝的威严,这才是目的。

这也是狄咏要主动把文彦博抬上来的真正目的。

打击这个皇帝的威严,还有更腹黑的深层次目的,赵曙这个皇帝威严被打击了,其实也是间接打击以后赵仲针这个皇帝的威严。

因为,如今,皇帝的威严与狄咏的威严,是竞争关系。

皇帝威严越少,狄咏的威严就越多,这是人心的观感,是所有官员的观感,这种观感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就是狄咏的威严,大于皇帝的威严,不论这个皇帝怎么换,只要狄咏在!

这也是温水煮青蛙!

哪怕如今赵仲针与他狄咏的关系好到了这个地步,狄咏也不会让任何人以后在权威上压制自己,能对自己的权威发起挑战。

这很重要,事关未来的所有事情。

“回京了……”狄咏打马入城,赵仲针身旁伴随。

赵仲针点着头:“终于回来了,赶路实在辛苦……”

狄咏直白一语:“我欲让文彦博致仕!”

赵仲针如今终于慢慢习惯了狄咏这种冷不丁的说话方式,点点头:“此老贼,忝居高位,实不堪用,朽木之辈,合该致仕。却是不知,老师欲以何法赶走此人?”

狄咏笑了笑:“硬赶!”

“硬赶?”赵仲针一脸懵。

狄咏问了赵仲针一个问题:“仲针,你说,为师如今,是不是该强势一点?”

赵仲针这回真被问住了……他听懂了狄咏所问,却不知该怎么去答……

“说笑……还是要找一点理由的……”狄咏把话往回说了说,显然,他已经准备做一个强势的人了,不强势不行了。

要一个说一不二,要一个一意孤行的基础。

至于到底怎么赶文彦博下台,狄咏心中早有定计,给他一件事情做,真正要很大的能力才能处理的事情。

比如,监修陵墓,这是美差,是一个先帝臣子的荣誉,本也该宰相之类的人负责,比如之前的韩琦。这件事最基础的开始,就是筹措钱粮,四五百万贯的工程造价!

皇帝的陵墓才刚刚开始修建不久,换句话说,各处调拨的几万人手才刚刚到位,几万人手到位了,要什么?要钱要粮。

想来此时文彦博上不久,还在享受自己重为宰相的荣耀里,还在享受门庭若市的感觉里,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他起初负责的,是韩琦之前搞出来的。

而这件事,狄咏从一开始就反对非常,又说不出一句反对的话语,一直在脑海中萦绕。

没钱没粮怎么办?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