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章 这大宋朝,尼玛也太坑人了(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开封到邕州,路途之遥,有三千多里,其中还有要经过三大水系,淮河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其中大小河流密布,路途算不得难行,却是速度也实在快不起来。

狄青心急,拿着从枢密院带出来的一大叠舆图(地图),不断在看。

狄咏也凑过来跟着研究,看这个时代的地图,并不是全是科学,更多是一种经验,特别是每一张地图的连接之处,几乎都有大小不一的问题,更是经验中的经验。

这是狄咏要学的,在这个时代带兵打仗,那真是大学问。

傍晚扎营,南方多雨,营地怎么扎,如何取水,如何防火,如何处理排泄物,如何烧火做饭,如何面对四面可能的敌袭,都是学问。

夜间岗哨如何安排,敌我如何区分,如何预警,夜间如何快速组织军队,箭矢要如何堆放,粮食又该如何堆放,马匹如何管理……

狄青是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安排亲自过问,狄咏以往靠着父亲,在军中之时并不如何在意这些细节,而今却也要事无巨细开始学习,要把这些经验真正变成自己的本事,甚至还拿炭笔出来记录。

打仗这件事,还真不是纸上谈兵,也不独独是运筹帷幄。

打仗其实是管理学,就如一个学校,如何组织几千新学生做好早操,组织好一场运动会,这都是繁琐细致的事情。

这个时代打仗,没有电话没有卫星,靠着人的嗓门,临战之时其实什么也指挥不了,并非主将下个令,就真的把令下达了,更不是鼠标一点,人就动了。

这个时代打仗,其实打的是计划,打的是预案。越是大规模的会战,越是要计划预案的执行力。

一旦打起来,就几乎不存在战场临时的指挥了,几千人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犹如满天星辰,不比几千几万只“猪”聪明多少,这里不是贬低,而是说现实。

什么主帅在高台上一句话,便可临时调动一部人马,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命令下达到了下级军官,下级军官想要把这个命令告诉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也不太现实。因为一切都靠人喊,人能喊出去的距离,并不远。

辅助指挥的,还有旗语之类,也只能当做辅助,只比人喊高明了一点,真正拼杀之时,甚至也并不一定注意得到。

所以敌我态势之间,运筹帷幄就是提前做好计划预案的部署,追求的是每一部都能强力把计划预案执行到位,这就是战场指挥。一旦战时临场来改,必然乱做一团,漏洞百出,溃败不远。

也就是说,开战前,你就要告诉每一个军将该干什么,每一个军将也告诉手底下的每一个士兵该干什么。千万不能一会儿要他一会往前、一会往左、一会往右……

所以说,一个好的军将主帅,必然也是一个极好的管理学人才。

狄咏不断跟狄青请教着这些问题,不论是自己以往的经验,还是自己想到的,亦或者是现在学习到的,狄咏都会记录下来,事无巨细,时时翻看。

可以看出,狄咏,终究是真的有大抱负!

狄青带着大军出发了,却是京城之中,有人坐立不安了,此人正是枢密院使高若讷,他知道,只要狄青一凯旋,就是他滚蛋的时候。

所以高若讷在家中来回踱步不止,就是要想出一个办法来应对这种局面。

比如,让狄青打个败仗?

高若讷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个胆量,狄青一旦打败,贼势必然更大,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烂摊子,他也没有能力去收拾。

又比如……最好是狄青又能赢,又死在半路上。这种事情不是高若讷能控制的,显然不能指望……

还比如……狄青还没有到,前方战事就鼎定了,狄青不过白跑一趟……

对,这是个好办法,毕竟前线还有四五万军队。

高若讷想到计策之后面色一喜,连忙提笔写下一封信,信给广西钤辖陈曙。大宋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高若讷只有一个意思,就是让陈曙赶紧寻机与贼决战!

写完这封信,便立马找人快马加鞭往广西送去。

半路上的狄青与狄咏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遭,还一直往前线紧赶慢赶。这一路,会从荆湖而下,就是路过湖北湖南往广东广西,因为狄青是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所以得先到湖北湖南去筹集一些粮草与后勤人手。

战争之繁琐,可见一斑。当一个主帅之繁琐也可见一斑。

却是半道,狄青忽然接到了前方战报,广东钤辖蒋凯率兵冒进,在贺州(广西贺县)被侬智高袭击大败,连蒋凯都死于乱军。

局势陡然直下,广州城岌岌可危,新任知广州事余靖的求援信也就接着到了,不断托付狄青速速进军前来解围。

接到战报,狄青一个头两个大,看完战报往狄咏一扔,深深叹了口气。

狄咏看过战报,立马说道:“父亲,此番该严命诸军不得冒进,不得接战,以城池守备为要!只等父亲到来了,再统一调配。”

狄青闻言,也不多说,只道:“我儿执笔,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