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5章 参知政事狄咏,颇为合适(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订个新盟约这件事,被狄咏揽到手了。

其实就是朝堂大权被狄咏揽到手了,连曾公亮都要配合狄咏,这就是权柄。

权柄,就是从事情里来了,此手段也。这也是新官上任为何要有“三把火”的原因。

狄咏的第一把火,就是要与辽人订立新盟约,彻底奠定自己在朝堂说一不二的威势。

朝会还是继续,太后也有事:“诸位,皇长子赵仲针年岁已然不小了,打小的,也未得正儿八经的教导,将来兴许克继大统,便也不得不多加教导一番,朕的意思诸位想来也清楚了,还请诸位议一议……”

不用说,这是惯例,儒家对于皇帝继承人的教育问题,极为看重。特别是在比较稳定的朝代时代里,这也是皇家重中之重!

也是赵曙这个皇帝昔日里的太子之位确定得太晚了,不然,赵曙显然也要经历一番严格的皇家教育,这也导致赵曙的嫡长子教育其实也没有跟上,至少在士大夫眼中,教育是没有跟上的。

所以太后说这番话,其实一点都不突兀,反而是急迫之事,得赶紧补救。

就如曾公亮连连点头:“太后当真圣明,把此事想到了臣等的头前了,关于皇长子教导之事,当速速决断!”

“嗯,朕就是这个意思,关于仲针之事,当议了……”太后看了一眼皇帝,又点名了:“不知官家如何作想?”

赵曙答着:“一切凭母后定夺……仲针转过年来,就十六岁了,怕是不好管教!”

赵曙话虽然这么说,但眼神到处在扫,也是在给他自己的儿子找一个老师,合适的老师,老师这件事,其实也代表了一方势力。

能给皇长子当老师,那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这个人背后,本身就会有一股势力。

但赵曙眼神扫来扫去,却又觉得没有什么合适之人,曾公亮,一个和事佬,欧阳修?那不行,那是狄咏的老师。昔日里那些仁宗朝牛逼的老家伙,如今要么死了,要么不在朝堂……

还有就是三四十岁的那一辈中青年,司马光、韩绛……冯京……王安石……

赵曙有些纠结。

太后在说:“那定然是要给仲针找一个好老师,要治学有成的,要名望甚大的,要品性高洁的,更要才华横溢的,如此之人为师,仲针必有所得!”

欧阳修已经抬头了,这他妈……说的不就是我吗?

我欧阳修,连狄咏这般的大才都能教导出来?

而今朝堂满座,还有谁?

在欧阳修的视野里,那是没有一个能打的了。

曾公亮在开口:“一时之间,倒也不好选……若是胡夫子还在的时候,那胡夫子最合适不过,以往范文正公,那也合适不过了,包相公也不差……”

曾公亮的眼神也扫视了一圈了,其实内心里,对于自己,他也是有想法的,不论是太子太傅,还是帝师,这般名头,实在太光宗耀祖了。

宰相算毛?两年一换……太子太傅,那真是人臣之顶峰!哪怕死之后得一个,那也是顶峰!加上俗语上的帝师,那真是无以复加的荣耀!

曾公亮说完话抬头看着太后,心中大概在想:我,看我,太后看我,如今朝堂,文臣魁首就是我!比我牛逼的都不在,不选我还能选谁?

太后在为难,不论真为难还是假为难,左右再看,还问:“官家以为呢?”

赵曙倒是有人选,比如……韩琦,但说不出口!

“还是母后定夺!”赵曙大概也知道,自己说了不一定算数,更是也不知道说谁……曾公亮,他也看不上,昔日曾公亮与韩琦比起来,那真是萤火与皓月之别也。

“唉,官家不言,朕也难定啊,要说朕这长孙,年岁也不小了,不比婴幼,真要把他教导好,却也不易,到得这般年纪,听不进那些冗长言语,更多还是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之辈……”太后慢慢说着他的爱孙。

不好!

赵曙头一抬,知道不好!

千算万算,算漏一人!狄咏狄子道!这他妈算哪门子事?

曾公亮立马转头一看,狄咏正低着头,曾公亮心中遗憾不已,这原来是他们定好的事,拿出来走个过场?

欧阳修直觉得胸口一堵,看了看就站在身边的狄咏,说实话,多少有点羡慕。

但也没是嫉妒,帝师当不成,帝祖师也行!死后……是吧……十有八九,说不定,大概应该,也能加个太子太傅……

也罢,为了这个帝祖师与死后可能加的太子太傅,欧阳修开口了:“老臣细细思量一番,以为参知政事狄咏,颇为合适,不知诸位有何见解?也可说来听听,一并议一议?”

这他妈是脸都不要了,老脸都不要了!

欧阳修以往不是这样的人,奈何太子太傅这个名号,对于老头格外有吸引力!老了老了,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了。

有些事,说起来有些悲哀,欧阳修生四个儿子,到如今,竟是连一个考到功名的都没有,都在奋力之中,棍棒戒尺打了无数,备考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