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2章 这什么时候是个头(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上班!

中书门下政事堂!

狄咏心情格外好!走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侧目!

狄咏大大方方而去,进得参知政事的班房。

也有官员跟来安排着,也道:“小狄相公,这班房……这人员配置上,还请相公拿个主意,如此也好调拨……”

这也是正常,宰相嘛,几个执笔编修当“秘书”,几个刀笔吏打下手,一班衙差来奔走……

这是配置!

在枢密院也是这配置,只是枢密院里,没这么大的排场,枢密院的官员班子小,公事也少许多,狄咏身边,随时用人随时有。

到了政事堂就不一样了,那全国各地,各种事情,案牍工作极为繁忙,没这一大圈人,宰相基本就得累死!

狄咏左思右想,抬手一挥:“章惇,蔡确,且去看看这二人都在何处,调来帮忙!刀笔吏就随便了,衙差也随意吧……”

“那下官就去办理!”这安排狄咏的,那也不是小官,中书舍人!苏轼最高也不过做到这个官职,或者说官衔更恰当。

说起来,此时王安石,也是这个品级。

狄咏给自己找了两个秘书,一个叫做章惇,不用说,熟人,章楶的堂弟,历史上,那也是将来要当宰相的人物。

蔡确,以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正儿八经的说,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蔡确当御史中丞,就是这厮把苏轼逮到牢里关起来的。后来,蔡确与苏轼两人,那真是多少有点不共戴天!苏轼也借机报得大仇!

这两个人,狄咏点名的秘书人选,基本也就跑不脱了,肯定会来上任。

有聪明的秘书,能省狄咏不少事,什么公文回复啊,什么文件草拟啊,狄咏都只需要说一个具体意见,执笔润色不必操心,不知可以省去多少案牍繁重的工作。

几个刀笔吏,一班衙差,片刻就来,他们伺候过的宰相,兴许比狄咏见过的宰相还要多。

但他们却也从来没有见过狄咏这样的宰相,以至于进来的时候,一个个低头躬身,显得紧张非常。

也是如今小狄相公的传言有些吓人,倒也不是传言,他们可是亲眼看过小狄相公高头大马披挂带刃,大闹政事堂的,动辄要杀人!

这样的宰相,那真是让人开了眼界,到这样的宰相身边走动,岂能不心虚!

狄咏哪里管得这些差吏想什么,坐正身形:“嗯,把今日公文都整理搬来!”

要人的命!

他妈的,一箩筐一箩筐的……

看得狄咏头大!

但还不能敷衍,这里面每一本每一册,无不关系一地百姓之生死存亡!

什么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案牍,真他妈是劳行。

低头看吧,一个个,一笔蝇头小楷,写得是真漂亮,个个书法家!

“这个,批十八万贯,着三司办理!莫要拖沓!”狄咏头都不抬,下一本。

“这个……送刑部去,查实办理,嗯……加一语,莫要连坐,只管首恶,其余等人,押送宁夏府牢城去修渠修路!”

这他妈是有一个地方揭竿而起了!“县长”就就给镇压了,两宋三百年出头,史书明确记载的,共有四五百起揭竿而起的乱事,每年一两次起步!

除了方腊等少数,绝大部分都是“县长”、“市长”就解决了,包括宋江!

狄咏不动笔,只顾看,刀笔吏一旁,使劲写!也分门别类整理好,送刑部的送刑部,送三司的送三司。

“这个留一边,当与诸相公商议……”这就是比较麻烦的,得政事堂开会来定,再不行的,就开朝会来议!

再翻……

三司递过来的,狄咏看完,他妈的,长篇大论,两三千字,就一个问题,江南西道的转运衙门拖沓,赋税迟迟不到,说是江南西道转运使不尽职尽责,最好更换!

狄咏自己拿笔,批了一语:劳烦下次,言简意赅!

然后再开口:“送回三司,嗯……草拟一文发江南西道转运使衙门,就说……别写太多,就写八个字,但有下次,回家喂猪!”

“嗯?”这是刀笔吏不自觉的声音!他这辈子哪里见过这种发公文的宰相?一身的文采,展示都没办法展示了。不展示一下,宰相怎么知道这些刀笔吏很合适呢?

“怎么?”狄咏转头问道。

“这个……小人之意,相公……恕罪。小人之意是,是否要……就是,说一些斥责之语……”刀笔吏连连躬身。

“不必,就这八个字!”狄咏抬手一挥,继续看。

……

认真干活的时候,时间是过得真快,看得狄咏是头昏眼花,腰酸背痛!脖颈僵硬!

曾公亮此时走了进来,算是来体恤下属的,面带笑容,问道:“小狄相公可还习惯?”

狄咏起身算迎接,点头:“到哪当官都一样!”

“话糙理不糙啊,是这么个道理。我那里也一样,堆积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