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8章 好,你自去办(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资本,本来是依附士族的,大宋朝的资本,从来就没有爆发过什么力量,它表现出来的力量,是士族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今,狄咏就要把资本作为一种单独的力量表现出来,有别于士族的力量。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在于一种竞争与博弈,士大夫的那一套,有利有弊,或者说儒家的那一套,有其精髓,也有其糟粕。

而资本社会这一套,就是要用利益去与儒家的某些糟粕做博弈,这也是一种革命。

更简单一点说明,可以举一个小小的例子,那就是现实利益,与对皇帝的忠心。这之间是不是可以有那么一点点的竞争。

隐晦的竞争,并非赤裸裸的竞争。

一旦皇帝陷于不义之中,是不是有人会因为利益而减少忠君思想的束缚。

又比如,儒家,其实是很不好战的思想,对于战争有一种排斥感。而今的儒家,更是对扩张有一种天然的排斥。

那么狄咏要反其道而行之,大起战争,大起对外扩张的道路。

用什么来说服这些士族阶级?

自然就是用钱。

打仗,就能赚钱,大家都赚钱,盆满钵满地赚!

能不能让那些儒家士大夫在利益的驱使下,放弃儒家这一方面的部分思想桎梏?

这才是这场大会的真正意义所在。

还有更多深层次一些的意义,那就是大宋的朝廷,对于这个国家的资源与人力并没有很大的动员能力。

也就是说大宋朝廷,其实整合不了国内的人力物力。因为大宋朝廷控制不了庞大的社会资本资源,朝廷不可能因为任何大小危机而去找士族阶级要人要钱。

而士族阶级又掌握了整个国家主要的人力物力。

这也是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

狄咏这个方式,就是一种变相的动员,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整合。

只要这件事做到一定的规模,狄咏能动员的人力物力,就远远超过了朝廷本身。

意义就在这里!所谓革命,也就在这里。

这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真正内核!(其中道理,说简单一点,就是国企为主,私企为辅,国家通过国企来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狄咏这一步,才刚刚开始!

一场大会,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开完了,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阶段。

一切都在忙碌之中……

狄咏忙着大方向上的指挥,就是告诉麾下之人,这事该怎么做。孙之文等人自然就负责具体实施。

但狄咏也还有一个事情要处理,那就是枢密院钢铁集团这件事,还需要通过皇帝点头。

所谓钢铁集团,其实也就是“军火”集团的雏形,军工利益综合体的雏形。

这事,还得忽悠一下皇帝陛下。

也趁着仁宗赵祯还活着,得尽快实施,否则等到赵祯死了,换了个皇帝,这事情就不知要拖多久了。

而狄咏对于战争的态度,那是极为迫切的。

皇城,御书房。

皇帝越发老态龙钟,连坐在座椅上,腰背都直不起来。

狄咏准备得很充分,写了一篇详细的奏折。

皇帝慢慢在看,看了许久,口中也有吐槽:“子道啊子道,你说说你,这么久了,这一笔字还是如此难看……”

“臣努力练了,同僚皆言,算是中等了……”狄咏也没办法,他自以为这笔字,已经算是看得过去了。

“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同僚之言,且不说阿谀奉承,也不外乎人情世故。你与城北徐公熟美?”皇帝批评着,批评得有气无力。

“那定是城北徐公美……臣倒是也不信同僚之言,正在努力练字。”狄咏笑着,算是……卖萌!

皇帝抬手指了指狄咏,又继续看奏折。

看着看着,也发问:“你把枢密院下的匠作监与甲仗库皆编入这个钢铁集团,然后把别人的钱也弄进钢铁集团,那枢密院占得多少?往后谁说了算?”

“那自是枢密院说了算……民岂能与官争权?”狄咏答道。

皇帝点点头,看着看着又问:“那……往后,枢密院要订造甲胄军械,是给钱呢,还是不给钱呢?”

狄咏答道:“得给钱,不给钱这钢铁集团岂能长久?这钢铁集团自然也是要利益的……但是……”

“但是什么?”皇帝又问。

“可拖欠!而且……还可从钱庄借贷,反正……臣的意思是,反正就算枢密院没钱,也不影响订造军械之事,怎么都可以把军械先弄来再说……”狄咏说的也不是假话,但主要还是忽悠皇帝。

皇帝点着头:“哦,那这钢铁集团赚的钱,是不是也得分枢密院一份?”

“那是自然,不然枢密院参与其中又有何意义,匠作监下,那么多熟练匠人,甲仗库里,那么多军械,乃至匠作工具,甲仗库在各地的库房,这些都是枢密院的股本!”狄咏答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