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63章 没事,说笑呢,不怕(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该是梁辛初纳投名状的时候了,梁辛初努力坚定了一下面容,严肃起来,慢慢说道:“相公,奴家有一胞弟,名叫梁乙埋,年岁也与河西郡王相仿,本一直跟随河西郡王走动,认识他的人颇多……”

梁乙埋,本该是西夏未来的国相,也会是下一任西夏皇帝的舅舅……历史上也是个牛逼人物。

“人在哪?”狄咏问道。

“人在……人就在府里……”梁辛初答着,却又紧张看着狄咏。

狄咏笑了:“你倒是好手段……”

为什么说梁辛初好手段?因为狄咏带着梁辛初从河西回来的时候,只允许梁辛初带几个宫女太监在身边伺候饮食起居。

也就是说,梁乙埋一个少年郎,装成小太监一直跟着梁辛初到了汴京……

那梁辛初在河西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狄咏要带弟弟一起呢?

“相公恕罪,奴家实在不敢,毕竟乙埋乃党项人……还是河西郡王以往的心腹,奴家怕相公一怒之下……”梁辛初可怜巴巴说着。

倒也想得不差,在军中的狄咏,对于党项人命,那真是一点都不当回事,当时梁乙埋若是出现了,说不定就被狄咏随意处置了,倒也不是说非要杀了,就是随意给手下谁人给处置了,关着也正常,刺个字去当兵也正常……

狄咏也懒得生气,这点小事,也不至于,狄咏也明白,梁辛初这么做,不仅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弟弟,更是想身边真正有一个能办事的心腹之人,梁辛初还想靠着这个弟弟……

所以,此时此刻,把这个弟弟推出来,也是聪明之举,不是要投名状吗?梁辛初带着弟弟梁乙埋一起把这投名状纳了,往后梁乙埋自然也就可以受到狄咏信任了。

一举两得!

狄咏抬手:“叫来某看看……”

梁辛初连忙起身,往自己住的小院而去,不得片刻,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回来了。

少年一近前,立马双膝跪地,叩头大拜:“小人梁乙埋,叩见相公!”

“把头抬起来!”狄咏语气不容置疑。

梁乙埋慢慢抬头,努力克制的紧张依旧还是在脸上显露无疑。

不过,还真是个俊秀少年郎,这西夏梁家,基因还真不错。

“读书识字吗?”狄咏问着。

梁辛初连忙说道:“相公,乙埋读书识字的,一笔字写得很是好看……十三经皆读,若是生在宋,乙埋肯定能考个功名。”

梁乙埋只是愣愣跟着点头,终究是小孩,面前这位相公的威势,他是亲眼看得太多。换句话说,不是梁乙埋胆小,而是狄咏太吓人!

狄咏回头看了看梁辛初,吹自己的弟弟,当真不遗余力,换个词,这叫作推荐。

“骑射刀枪的,习练吗?”狄咏又问。

还是梁辛初急忙开口:“习练的,习练得极好,快,乙埋,快练一通拳脚给相公看看……”

梁乙埋又愣愣站起,往院子中心走去,摆开架势,真准备练拳脚。

忽然狄咏开口大喊:“牛勇,取杆枪来。”

“哦,来了!”外院的牛勇应了一声,内院没这东西,外院自然是不缺,弓弩都有。

梁乙埋等得片刻,牛勇取来一杆大枪,看了看,交到梁乙埋手中,大枪比梁乙埋高了几个头。

倒也不是梁乙埋不高,而是骑枪太长,在唐朝,马槊的长度能达到四五米,宋朝虽然也还有这种四五米的马槊,但多用作仪仗。但宋朝的骑枪,长度也还有三四米,步卒枪较短。(影视剧里的长枪、马朔,其实都太短了。连张飞的武器,明明就叫作丈八蛇矛,却也不过一两米的样子,丈八,他就是一丈长的柄,八寸的头,哪怕是汉尺,至少两米多三米。)

枪与槊的区别在于,枪是在长柄的头前装一个枪头,而槊,则是在长柄的头前装一柄“短剑”。

梁乙埋在舞枪,又重又长的枪,十三四岁的少年,舞得其实有些吃力,但动作还真一板一眼……

真习练过!能上阵打仗!

“嗯,不错!”狄咏给了一个评价。

梁辛初大喜,连连招手:“乙埋,快过来,快……磕头!”

梁乙埋还真听姐姐的,满脸的汗,上前,又是叩首而下,并不起身。

狄咏微微皱眉,意思他都懂,却还是问了一句:“辛初,你如何想?”

梁辛初面露一股凶光,这是她第一次在狄咏面前有这种表情,开口说道:“让乙埋出面,把此番入京的党项人手都聚齐,一网打尽!”

狄咏还是微微皱眉,这个计策,很好,就是梁乙埋出面去联系这些人,然后谋划一个所谓营救计策,然后一网打尽,其实狄咏心中本也就是这种计策,但狄咏却还并不满意……

见得狄咏皱眉,梁辛初微微一想,立马又道:“相公,奴家想来,倒也不能真一网打尽,否则这般计策,下次就不灵了,当放几个走……党项乱贼,必不在少,还会有人再来,所有还当留个后手,以长久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