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56章 狄咏讲了一个故事(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狄咏从皇宫出来,只感觉身心舒畅,浑身得劲。

口中还喃喃有语:“他妈的,老子豁出去了,什么新皇帝,什么君臣,什么士大夫,他妈的!老子等着看你们!”

这话不该说,但这话,说出来,真的解气!

赵徽柔在宫门之外的车架上等候多时,看着狄咏嘟嘟囔囔走进车架,问得一语:“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狄咏笑着摆手:“畅快非常,无甚忧心……”

赵徽柔闻言立马莞尔一笑:“如此甚好……”

两人有说有笑回家,狄咏还得出门,他得去上班。

枢密院。

两个大佬,欧阳修与包拯,竟是都坐狄咏手下。

这让狄咏多少有些尴尬,特别是欧阳修。

狄咏落座之前,还得与欧阳修行礼:“老师,学生失礼了!”

欧阳修笑道:“学生为相公,那是为师的荣耀,不必介怀,为师心里也高兴!你且落座就是,枢密院乃军机要地,要说军事,为师远不如你……”

“失礼了失礼了……”狄咏又说几番,不仅对欧阳修,还对包拯。

如此,狄咏才落座,开会。

还有苗继宣,孙沔,梁彦昌,刘几……

狄咏还没开口,包拯就先开口了:“小狄枢相,此番西军轮戍之数,竟达五千余人,此事有违惯例,不合规制,老夫不得不言……若是到时候有人把此时拿到朝堂上去说,免不得就是枢密院的罪过了!”

唉……

这包拯!

头疼!

狄咏答道:“倒也未想那么多,军将用命于外,功勋在身,个个都想到汴京来看看,我也是左挑右选,实属无奈,选得五千人,这也算是军心,皆是百战余生之辈,能活着本就是侥幸,又岂能这点小小要求也都不允?人情也,也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与包拯,就不能硬来,得他妈感化!

作用还是有的,包拯也一脸为难,却还是说:“唉……小狄枢相如此一说,倒也不是不可理解,奈何规制如此,寻了人情,就乱了规制,到时候朝堂弹劾,免不得麻烦不断……”

“保家卫国,士卒们每日听我言,要保家卫国,要上阵效死,却是这些人一个个的,何曾又见过家国是什么样?他们连自己保卫的家国都没见过,教人于心何忍……还有那些已经死去的将士,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汴京是个什么模样,有一个士卒叫作关酉,他死在了我的怀中,时年不过十七,也未娶妻生子,乃是延州良家子,临终之时,竟是问我,他说,相公啊,汴京到底如何繁华?我一时半刻,竟是不知从何说起,我说啊,汴京中心有一条朱雀大街,就有几百户的店铺,日日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我说……汴京啊……夜夜歌舞从不休,夜半依旧灯火通明,小娘子格外美,婀娜多姿……我说,我想说很多,奈何低头一看……唉……他就死了,血流满地,眼也未闭……死的时候还有些许微笑,当时他定是还在想象,想象我口中的汴京,到底是什么样子……”

狄咏这话,说的牛逼……

不过,是真事!

包拯微微低头,抬手掩面……

在场,无不动容!

除了欧阳修与包拯,在场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见过战争的,这也是狄咏这个枢密使有意无意把这个衙门经营成了这般,见过战阵的,就容易得到官职,容易升官,没有见过战争的,自然而然,不经意间,慢慢就边缘化,或者一有机会就给调出去或者外派差事……

其实狄咏这个潜规则的底线很低,低到仅仅是见过战争即可,大小战争,乃至剿贼作战,都行……

包拯微微擦拭了一下脸,说道:“唉……情理之中啊,情理之中,但此事终究还是不合规制,便也要有一个应对之法,小狄枢相,老夫有一法,你看可不可以……”

“包相公请说……”狄咏抬手作请。

“老夫草文,便把这其中情境都说个清楚明白,诸位一同签押,奏到官家处,请官家之言,容了这次,如此,也可堵住悠悠众口……如何?”包拯在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有何不可,包相公执笔就是,我第一个大名其上!”狄咏喜欢包拯这样的人,因为包拯,提出问题,并非真就是一味抨击,而是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欧阳修也点头:“好,就这般,甚好,人情法理,皆要兼顾。我也想得一法,着画师把这汴京城的各处景象都画下来,再刻成雕版,多多刊印,送到西北军中去与诸将士传阅,便也让这些将士们在图画里看一看汴京城……总也是个办法……”

狄咏之高明,就是知道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们,会喜欢这种叙事方式,家国大义,家国情怀,他们会被这种叙事方式所感动,这是情感上的共鸣。

狄咏心中也知道,而今的军汉,其实大多数人还真没有这般深厚的家国情怀,哪怕是死在他怀中的关酉,临终之时问汴京,主要也不是家国情怀,更多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但狄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