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86章 几十年皇帝,全是功勋(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双胞胎,真两个!

狄咏从西夏使团出来,一个头两个大。

回到家中,赵徽柔也是心情不美,她爹又生了一个女儿,这心情如何能美得起来。

一家人,一顿饭,皆是沉默。

夜间,狄咏又收到了消息……

汝南郡王夜半出门了……

同时夜半出门的,还有宰相韩琦……

气得狄咏跺脚骂娘:“狗日的,这他妈是人干的事?”

狄咏还有气话没说,有人在找死!有人想死!

这他妈都是活腻歪了!

就是此时此刻,狄咏就这么大气性,若是皇帝知道这事,那得气成什么样?这不是在人家伤口上撒盐吗?

只奈何狄咏拿不到两人真正见面的把柄!这个时代也没有监控摄像头,人家高门大户,每日进出车架无数,也不可能一一跟踪追查,只待内应小厮把主人出门的事情传出来,再经手几番到狄咏这里,想再去跟踪也晚了。

就算能跟踪,韩琦与赵允让这般人,又岂是能让人轻易跟踪的?只要在身后撒一片人手,又岂能跟踪得上?

就如狄咏防止别人跟踪的办法,也是在身后撒一片人手……

但狄咏知道,这两人同时出门,肯定就是见面了,这并不需要什么证据!

狄咏忽然为皇帝感觉到不值得,皇帝待韩琦这么好,这么信任有加!韩琦却在背后做这种事,人心换不来人心,这是何其可悲的。

最可悲的是,赵宗实登基之后,让臣子商议他亲爹赵允让与过继的父亲仁宗赵祯的名分问题,许多人都主张把赵允让封为皇伯,皇帝的伯伯,把仁宗赵祯封为皇考,皇考就是皇帝父亲,考妣二字,就是父母之意。

韩琦竟然为了讨好新皇帝,主张把赵允让封为皇考。在他这个宰相的力主之下,把不同意见的人都给贬走了,最后的结果,赵允让被封为“皇”,赵允让的三个夫人,都为“后”。

可想曹太后当时,是如何的独木难支,孤掌难鸣,唯有以泪洗面……

这他妈叫什么?

赵宗实,明明就过继给赵祯做儿子了!皇位也是继承自赵祯的!

这不是忘恩负义,什么是忘恩负义?

人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子,人走茶凉,韩琦,是真对不住仁宗赵祯,韩琦才是那个真正最忘恩负义的人。

这一点,连司马光这种“历史大反派”,都站在了韩琦的对立面,御史台之流,范纯仁等人也在其中,范纯仁也因为这事被韩琦贬走了。

这事,来日,肯定是一场大争夺!

今日狄咏已然喊打喊杀,来日,怕真是要把这朝堂给翻起来!

狄咏显然还不知道来日还有这么一遭!

眼前,有旁事,辽使来了!

来得比赵谅祚还快,因为辽人从燕京到汴京(从北京到开封),就是可以这么快,河北一马平川,只要一过边镇关口,快马加鞭,那真如高速公路上飙车一般,比从西北到汴京可简单得太多。

这也是未来金人可以轻松马踏汴京的原因。开封,在这个方面来说,在战争上的地利地势来说,其实真不适合做京城。

辽使,老熟人,萧特末的族中子弟,萧罗,那个辽国昔日的韩王萧惠之子。也是那个在狄咏勉强装愣头青的辽国优秀青年代表。

此来问罪,自然得派这种“愣头青”来说狠话!意思其实也是一样的,也派个喊打喊杀的来吓唬你们这些宋人。

但老皇帝太有经验了,喊打喊杀的来了,应对之法就是先晾着,先晾着几日,理由也简单,这不是刚生孩子嘛!

老皇帝还有手段,就是让狄咏先接待一下辽使,美其名曰让狄咏这个当事人先去解释一下误会!

狄咏自然得去“解释”一下误会!

请萧罗到樊楼,歌舞都安排好,非正式会谈。

萧罗岂会在意什么樊楼歌舞?在辽国,那又不是没有,还比汴京的更加有趣,要文雅的有文雅的,吹拉弹唱诗词歌赋都能来的,要野蛮的有野蛮的,山林里抓来的,还有各种异域风情,草原各部的,乃至中亚西亚的也见过,甚至还有高丽进贡的……

说起来,萧罗比狄咏有见识。

萧罗见狄咏,岂能还有好话:“我此来,乃奉我大辽皇帝陛下之圣谕,来问责你宋人,问的就是你这个宋人的枢密使,何以大言不惭,妄论兵事!”

狄咏看着萧罗,笑道:“你这话不对啊,不该这么说啊,你家皇帝陛下肯定不是这么说的!”

“你还能知道我家皇帝陛下是怎么说的?”萧罗一个白眼,他心中有一股愿战敢战的热火,建功立业的期盼。

“难道不该是……宋辽兄弟之国也,万世盟好之邦,为何出言不逊之类……你把这前言都给省了?”狄咏问道。

萧罗这回是真吃瘪了,是该这么个话术,是该有这么个前言的,先说情义,才好责问。若没有情义,也就谈不上责问了。也是因为这情义,狄咏才不该口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