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69章 宰相(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皇帝之急,皇帝之意,就是你狄咏突然来把老子吓个半死,你给我赶紧说个对策来!

世间之事,不外乎一个道理,狄咏用得纯熟,先贩卖焦虑,再贩卖解决焦虑的办法。

“陛下,诸公。朝廷不能再这么穷困下去了,朝廷就是这一百亩地养了三十口人,再也余不出粮了,而朝廷的钱粮度支,主要去了何处?去了军中,一年度支七千万贯,五千万贯以上是军费,年年入不敷出。不裁军,这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只待风起一摇摆,便是万劫不复!”狄咏今日,就是来吓人的,用事实来吓人!

“裁军?裁军不可,这办法不可取,一旦裁军,那便是风起之时了!”韩琦立马接道,这回不一样了,之前听到裁军,韩琦把狄咏当傻子看,这回却是认真讨论了。

“韩相公,有不让风起的裁军之法!”狄咏坚定一语。

韩琦再转头,又是愕然,他不信。

连皇帝都不信:“还有稳妥裁军之策?”

“有,陛下,诸公,有稳稳妥妥裁军之策也!”狄咏拍着胸脯作保!

“说,速速说!”皇帝半信半疑,将信将疑。

“宁夏府,黄河岸,本也算是沃土,古早匈奴之地也,奈何汉唐虽有节制,却从来少人丁,更不曾大规模填过人口。把裁撤之军,移往屯垦,便是一举两得之法。”狄咏答道。

“想法虽好,但难为之,背井离乡,非人所愿也!若是强征,必起哗变!”韩琦还真是个专家,至少对军队的了解很透彻。

“所以,不能强征,只能利诱。”狄咏要解决的就是这个利诱。

“何以利诱?”韩琦又问,他多少有些其他心思,他想问住狄咏,因为今日狄咏,真的大出风头,唯有问住狄咏,问倒狄咏,才能扳回一局。

可以说是争宠,内宫与朝堂,在这方面,其实是一回事,都要争宠,都要在皇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能力。

但狄咏显然不可能被韩琦问住,开口答道:“其一,田亩利诱也,军中愿往宁夏府的,一个青壮男丁,十五亩地。一个老幼男丁,十亩地。一个青壮女子,十亩地,一个老幼女子,八亩地,足以富足!其二,钱粮利诱,只要愿迁之人,路上盘缠朝廷给,到得宁夏府,养一年之口粮!其三,宣传利诱。”

韩琦立马问道:“这听起来不错,但这得花多少钱?一千万贯?两千万贯?三千万贯?朝廷一时之间,上哪去拿这么多钱?若是军汉在地,各地就食供养,若是军汉真的大规模而去西北,沿途运送,花费之巨,不可胜数……”

“长痛年年,每年五千万贯。短痛一时,两年之后,朝廷度支,必多三四千万贯,每年如此,大灾大祸,皆可应对,两相比较,哪个划算?”狄咏反问。

“这不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是朝廷拿不出这么多钱……老夫乃宰相也,老夫从何处去筹集如此之巨款?”韩琦说现实,他在认真与狄咏商议谈论着,这事一旦真要做,那就是把他一身肉都拿去卖了也找不出这么多钱来。

赵祯却问:“子道,你说说,宁夏府沿岸,当真有这么多田亩?”

狄咏只答皇帝:“陛下,党项之前,宁夏府从未有过真正的大规模农耕,汉唐皆未行过此事,哪怕党项,农耕规模也不大。那是黄河,只等人了。”

狄咏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宁夏府,自古不是中原王朝的农耕之地,但那里却有一条黄河,那里其实适合农耕,只等人去,黄河的水渠能挖到哪里,哪里就是田,就能种。

当然,也有上限。狄咏只是说明一个道理,那里并未真正开发过农耕,只等人去开发了。

“那里种什么合适?”皇帝又问。

这回韩琦都插不上嘴了。

“麦粟皆可,水稻也可……”狄咏信心在外,不是说笑,黄河是真的可以种水稻的,高纬度地区,连东北都可以种水稻,连日本都可以种水稻。只要有水!

当然,也还有一个培育与筛选种子的过程。这并不需要高明的现代技术,只需要一次一次挑选,哪一个品种,哪一株稻,能在高海拔生得好,慢慢挑出来,是这么一个过程。

“水稻都可?”皇帝问着,但并非不信,到得此时,他对狄咏今日之语,莫名多了几分相信。

狄咏点点头:“水稻必可!只待几年挑选培育,水稻也可在塞外收粮。”

皇帝点点头,忽然好似又想起什么来,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宣传利诱,这是何意啊?宣传何意啊?”

宣传,那就是夸大其词,忽悠,水军,甚至可以是骗。就是想尽办法把人先骗去,西北重兵之地,骗去再说,去了那里,万一还有人想哗变造反可不是就由不得你了,几万骑兵来去纵横,到处一马平川,乖乖种地才是正道。

宣传的手段,可以百种千种,就是造势,这狄咏擅长,什么塞上江南啊,满地黄金啊,亲历者现身说法啊,说书人给你编故事啊,小报里描绘黄河盛景啊,说什么子孙万代不愁啊,甚至雇人去排队登记,让人看起来人山人海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