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19章 年轻人,果真气盛(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一天战罢……

该伤的伤了,该死的死了……

各自收各自的死伤。

夕阳……

城下,辽人来收尸,死的抬走,伤的也抬走。

城上,宋人也不放箭去驱赶辽人的收尸队。

许是心照不宣,亦或者说,这就是文明。

惨烈战争之中,还容得敌人从容不迫的来收尸体。

就好像燕云之地,南宋北辽,边民依旧会通婚,依旧来往走亲戚,见面相谈,会问一会,你们那边官府收多少税?我们这边官府收的是多少……

也如什么呢?如宋人每年送给辽人的岁币,不多,几十万贯而已,九牛一毛。辽人就会在雄州的榷场把钱花了,买宋人的东西,钱又回到了宋人手中。

然后辽人也把自己的东西卖给宋人,毛皮,牲畜……

又是大早,没有鼓声,也不聚兵了。

如此……

狄咏也就懂了……

先看看,辽人大营炊烟袅袅,全无昨日那般肃杀之气。

狄咏也就彻底懂了。

还得懂事,人情世故。

几骑快马出宋营,直奔辽营……得把台阶给辽人送去,得请萧特末再聚。

然后战场中间,这回正式多了,有一个简易营帐,摆着简易桌椅,还有吃食水酒。

宋人几十骑,辽人几十骑……

狄咏坐西,萧特末坐东,不坐南北。

狄咏在笑,萧特末也在笑。

萧罗没来!

狄咏还调笑:“脾气大的那个将军未来?”

萧特末也笑:“他差点去了延安府……”

话语之中,倒也直白,也是威胁。

狄咏面色一正,却又笑:“路远……”

“路远……”萧特末点着头。

狄咏点点头,表示明白,也知道自己少了一遭搏命事,如此,颇有点高手过招,点到即止的味道……只道:“党项已是末路,无再起之日了……”

“是啊……怒其不争啊……”萧特末不笑了,叹息……又道:“我大辽,上京道,西北招讨司,怕是要南移了……”

这话语,还是威胁,其实也是出牌。上京道,就是辽人掌控蒙古草原的行政单位。辽人名义上控制了整个蒙古草原,西北招讨司就是控制蒙古草原中心地带的军事机构,治所在乌兰巴托以西二三百里处。

(乌兰巴托就是后世外蒙古(蒙古国)的首都。)

这些地方,此时都有汉名,辽人给的汉名,镇州,维州,防州,招州……听这些汉名之意,就知道辽人西北招讨司在这里的作用。这些地方,后来才叫哈达桑,乌兰巴托……

萧特末说西北招讨司要南移,就是威胁,因为西夏之北,河套之北,就是蒙古草原,那里也是辽国,西北招讨司南移,就是来压制如今之宋。

是在告诉狄咏,你就算有了河套,也翻不起浪花来。

狄咏笑着点头:“宋辽,兄弟也!澶渊之盟以后,兄弟数十年,着实难得。”

狄咏这话,多多少少有点麻痹敌人之意,他与所有人都不同,他憋着劲要弄,堂堂中华,岂能分了辽宋?天下大势,总要个分久必合。

萧特末闻言,才又有了笑容,说道:“狄驸马,有些事啊,悔之晚矣,若早知如此,岂能留得今日?”

“那是那是,不过如此也合乎情理,辽去西域,皆是坦途。宋去西域,闭塞多年,如今,也是寻一条路罢了,昔日汉唐,岂非宋辽之榜样?如今西域,早已不闻天朝之威,后人汗颜呐……”狄咏说了点辽宋共同的感情。

身为天朝上国的感情。

辽去西域,从蒙古草原直接就去了,历史上的耶律大石,带着两百人到中亚成就诺大的西辽敌国,就是从横跨草原而去。

宋却早已没有了去西域的路。汉唐早已无数年,西域如今倒是多少还知道契丹,却少闻大宋。

天朝上国嘛,兄弟之国嘛,不去西域扬威,其实也没地方可以扬威了。什么高丽、倭国,在宋辽眼中,那都是听话儿,连儿都谈不上,就是听话。

辽人因为高丽听宋的话不听辽的话,还打过高丽。把高丽打听话了,奉辽正朔,意思就是尊奉辽国为中华正统。后来宋辽澶渊结盟,这回好,奉辽正朔也不行,昔日里高丽竟敢与宋眉来眼去,腾出手来了,辽接着揍高丽,揍得高丽只有乞求称臣。

“狄驸马欲如何在西域扬威?”萧特末还正儿八经问了一语。

“自是效仿汉唐!西域都护万里!”狄咏这话,语出真心,虽然还有麻痹辽人之意,但真心如此想。

萧特末闻言,陡然也起了一些豪情,这般的感情,双方是真的可以互通的,毕竟后娘养的,那也姓了中华,更何况往后,辽人还真就做到了“西域都护万里”,便又道:“这般事,头前倒是还未多想……”

意思就是,这事,我他妈以前怎么就没想到?或者说,我们辽人怎么以前就没有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