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9章 某狄咏,亲自督战,退者当场斩杀(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西北,西夏,石州。

城内三千党项守军,城外一万党项骑兵,两军互为犄角。

三万多宋军,一旦攻城,只待大阵摆开爬墙,必受党项铁骑袭击,败多胜少。

三万多宋军,若想与城外骑兵先战,战得过战不过且不说,党项骑兵若是谨慎一些,也不会与宋军打,只要骑兵不想打,步卒如何也追不上。

这般战局,基本,就已是僵持之势,算是谁也奈何不了谁。

石州东北方向,明堂川畔,宋军据营寨壕沟而守,万余禁军,万余厢军,几千牢营,万余民夫。

两万党项骑兵,来去游弋,谁敢出营一步,立马追击而去,砍杀当场。

却是这营寨壕沟,对于骑兵而言,又是无可奈何!

也是一个僵持局势。

按理说,骑兵与步卒僵持,骑兵是占优的,因为骑兵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步卒,唯有坚守,撤退的机会都没有,一旦撤退便是一场掩杀之下的溃败。

不仅如此,一旦骑兵在侧,坚守的步卒若是时间一久,在粮草供给之上,也会慢慢出现问题,因为骑兵可以封锁粮道补给。

却也不知为何,此番,偏偏是多骑兵的党项一方急切不已,党项大将米擒真野,此时心中无数担忧,日夜难寐。

因为这场战争里,有一个变数,那就是还有一两万宋人骑兵在外……

这些宋人骑兵既不开战,也不来救援解围,偏偏就往宋境内而去,这是为什么?

其实,并不难猜,米擒真野分析了一番,宋人两军,都是步卒,都在坚守,宋人肯定也不会把战局久拖……

那么狄咏带着一两万骑兵,肯定会有动作。

如今,就只有两个战场,一个在明堂川,一个在石州。

狄咏不来明堂川,那就只有去石州了,至于其他党项后方之地,不太现实,党项后方,也多是城池,狄咏就算带着骑兵去偷袭,没有大批匠人,没有大量器械,都是痴人说梦。

所以,狄咏,肯定是在去石州的路上,从宋的境内,绕路而去。

想通这里,米擒真野已然大急,连忙又给留在石州的米擒真韧去信,先提醒米擒真韧宋人会有一两万骑兵出现在石州,然后再叮嘱米擒真韧,万万要沉得住气,万万要谨慎小心,只要保住城池不失皆可,一定不要与宋人开战,除非宋人攻城。

还告诉米擒真韧,宋人营寨之内虽有屯粮,但撑不了多久,明堂川这边,只要拖下去,宋人必然断粮,胜利在望,拖着。

不得不说,米擒真野,是真有领兵之大才,他更知道,此时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派游骑到处侦查,一旦发现宋人运粮而来,立马快马而去,劫宋军之补给。

别看明堂川这营寨壕沟难攻,只要日久,必然断粮。

只要石州那边城池不失,仿佛胜利的天平已然在向党项一方倾斜。

信到得米擒真韧手上,米擒真韧虽然没有米擒真野那般领兵之大才,但也不是傻子,他显然也能理会米擒真野的战略内涵,还有一点,他虽然有许多与生俱来的不服气,但他不傻,他听话!

哪怕憋闷非常,却依旧在营中不出,听了他兄长之语,谨慎,小心,只在宋军攻城才可出战。

不出米擒真野所料,狄咏,在几日之后,真的就出现在了石州,到得石州的狄咏,大军也不入折克柔的营寨,而是另外再扎了一营。

不过军事会议还是要开的。

中军大帐之中,折克柔、吴睿、张世矩,折克行等人前来开会。

众人给狄咏介绍了一下当面战场具体事宜之后,狄咏开口:“既然米擒真野在明堂川不归,那就先灭城外之骑,再一举夺城!”

折克柔答道:“小狄相公,那米擒真韧小心非常,怕是不会与我军交战!若要灭之,怕是难成。”

倒是吴睿开口:“且听小狄相公说,小狄相公心中想来已有定计。”

狄咏看了看吴睿,与之点头笑了笑,再开口:“我军若是迫近,米擒真韧必然退走,追击是追不上的,待得我军回了,他便也跟着回了……若想与之开战,必要攻城!”

“攻城?若是我军攻城,米擒真韧骑兵在侧翼来回凿营,必是大乱!”张世矩连忙说道,不是他不会领兵,是他向来较为保守。

“已然到得此时,不必多想,我军麾下,精骑五千余,可以一搏,还有一万多骑虽不精锐,也可上阵!到得搏命时,就该奋勇一番!”狄咏好似再一次“豁出去”了,却也不然。

打仗打仗,到了这个局面了,已经把所有能争取而来的主动与利好都争取到了,已经就到了搏命之时。

战争,不论如何运筹帷幄,终究还是在最后搏命一番。就算故事里那些智计百出,如何如何把敌人团团围住,敌人也会奋力突围,搏命搏不过,敌人也就突出重围了,搏命搏得过,运筹帷幄才有意义。

真实战场一线,千万不要想如何不费一兵一卒就大获全胜,这种事情不是没有,但它并非常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