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36章 这才是真正的官场(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六万七千人马是精锐,八万多厢军与牢营是辅兵。

其中三万五千精锐与四万辅兵,随狄咏的种愕去麟州。剩下三万出头的精锐与四万多辅兵留在延安府与绥德军一线,归折克柔统辖,吴睿与张世矩为副将。

辅兵这种军队,沿路走还要沿路留,接力运粮,也辅助防守沿路城池堡寨。

王大的斥候早已漫山遍野在跑,这种斥候,军中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夜不收”,所谓夜不收,就是夜晚也不用回营点卯的一类士卒。

一切,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运营局已经开始。

无数的情报也源源不断而来。

西夏党项人,在神勇军司已经聚集了五万多人,三四万匹健马。西夏别看国小,调兵遣将其实也不比宋来的方便容易。

为何?因为党项人也几面都有敌人,北边与东边有辽国,西边有回鹘,南边有宋的秦凤路永兴军路与吐蕃人。所谓秦凤一线,一部分是陕西,还有一部分就是甘肃了,永兴军路主要就是陕西。

党项人面对大宋,大战略上也是两线,陕西一线,甘肃一线。

而西夏国内,主要是戈壁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都是大沙漠。主要住人的国土,只有两线,一线是河西走廊,一线就是黄河沿岸。

这里就要说一点地理知识了,黄河在这里成一个“几”字形。这个几字的内部叫作“河套”,几字的左边就是河西,几字的右边自然就是河东。几字河套之内,上部分也叫作“河南”,这些范围性的地名,都与黄河有关,其中,只有河东属于宋。

而党项要聚兵马,北边的威福与镇燕军司,就要穿越沙漠而来,不穿越沙漠,那也要在戈壁草原上绕路很长。

西边沿着肃州(嘉峪关、酒泉)、甘州(张掖)、西凉府(武威)、兴庆府(银川)、嘉宁(靖边)、府州(榆林)一线而来,直到麟州(神木)附近,也是极远。

所以对于西夏党项而言,大军在麟州作战,并没有那么大的后勤优势。

好几日之后,狄咏才到得麟州城,城池不大,城内总共只有一两万居民,城外种地的农民倒是极多。

屈野河只是小河,属于黄河支流,却也灌溉了无数农田。

这里,既是前线,也是产粮所在,更是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交界之处。

便是上得城墙,不用眺目远望,狄咏已经就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党项游骑在城外游荡,这场斥候之战,显然党项占据了优势,游骑都敢光明正大到处游荡。

而宋军斥候,显然多是躲躲藏藏隐蔽行事。

谁占优势,谁占劣势,一目了然。

麟州之地,与西夏大仗就打了两次,小仗无数,而今又到起大战的时候了。

麟州知州苗继宣也是老战阵,与党项对峙多年,还打退过党项大军围攻二十日,此时正随同狄咏一起登城,也介绍着城内之事:“小狄相公,麟州之军,本有六千余,奈何多年未补充员额,如今还有四千余人,不过麟州百姓皆可用,军民一心,从来不惧党项来犯!此番来将别说是没藏讹庞的儿子没藏荣仁,便是没藏讹庞亲来,麟州军民也是不惧!”

这是决心的表达,也是苗继宣这么多年镇守麟州的真实写照,苗继宣可不是陆诜那种怂货,是正儿八经打过硬仗的,文人中少有的硬汉。

没藏讹庞,西夏九岁皇帝李谅祚的舅舅,不久之后,他的女儿也会嫁给李谅祚,他又变成了皇帝的岳父,此时西夏真正的掌权之人。此番领军之主帅,是没藏讹庞的儿子没藏荣仁,皇帝的表哥。

狄咏点头听着,依旧远望,只是皱眉,这座城池的任何信息,想来都在党项人的耳目之内。

援军到了,该急的应该是党项人了。

出征之前,狄青的上策狄咏记得很认真。

但是事情永远都不会在计划之内,出击,此时还真不一定是稳妥之选,时机未到。

得等。

看党项人如何动作。

苗继宣还接着说:“小狄相公,近几日,党项游骑明显越来越多,怕是大军快来了,围城之日不远……”

决心表完了,正事来了,打仗终究不是决心就能解决的,此番党项人大军而来,又是一场恶战,苗继宣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与狄咏毫无二致。

“守城之物,可一应备妥?”狄咏问着。

“早已备妥,平时无事,下官也多准备。城中檑木滚石备了无数,火油也多有准备,只是城中缺水,平时虽然也备得多,今日来得三万余人,便也算不得多了。”苗继宣当真经验丰富非常,这也是西北前线常态。

“坚守就是,不会久拖!”狄咏很有信心,既然有主动之心,就不能任由敌人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必须要主动调动敌人疲于奔命。

“小狄相公想来已有定计,那下官就不多言。”苗继宣,似乎对狄咏很有几分信任,他甚至以往都没有见过狄咏。

这种事情,还得是狄咏托了老爹狄青的福气。昔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