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9章 知常州王安石与变法远见(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经受了一番敲打的狄咏,开始说正事吧,先看一看自己,谨小慎微一下,然后再开口:“陛下,臣所来,只为进出口律例一事,先前陛下曾言,说要调拨几个人手来帮衬,臣就是为此事而来。”

“哦,朕事多繁忙,你来说了就是,稍后便差人召王供辰来,选定几人,就让他们到御史台去寻你。”皇帝安排着。

王拱辰也是一员大佬,以前当过御史中丞,近来还多陪着皇帝读书,最近开始参与一些三司的事情,不久之后就会当三司使,掌管大宋财政进出。

“陛下,臣有一请!想要一人。”狄咏开口。

“何人呐?”皇帝问道。

“知常州王安石。”狄咏答着。

“嗯?王安石?庆历二年的……二甲第一?是吧?”皇帝又想了想,接着说:“朕记得此人,前两年,文相还举荐过他,想要越级提拔,此人反倒拒绝了,说是不该助长越级任用之风。欧阳学士似乎也推举过此人入京为谏官,此人因为母亲有恙,也推辞了。可是此人吗?”

狄咏点着头:“正是此人,臣也听人言,说此人在各地辗转任职经年,勤政爱民,治绩斐然,百姓无不爱戴,臣也常闻其诗词之作,觉得此人心胸宽阔,有大智慧。所以想调此人入京来帮衬条例之事!”

皇帝闻言想了想,手指轻敲桌案,问道:“你之所想,怕没这么简单吧……”

也是,狄咏忽然要千里迢迢调王安石入京,这理由实在有些说不过去,除非狄咏是收了人的贿赂,那就说得过去了。不然狄咏肯定还有其他想法。

狄咏自然还有想法,便道:“陛下圣明,律例之事是小,但是这律例成文之后,想要施行才是难上之难,所以需要一个人能确保此事真正得以实施,臣就是听闻此人屡次获举荐,却还能拒绝,便知此人刚正,不会被些许利益诱惑,又是地方经年之任用,可为此事之任用!所以想调之入京来,看一看此人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

皇帝听完狄咏话语,心中了然。朝廷制定一个政策律法条文简单,但是真正要把这些东西落到实处,那就难了。

更何况这件事里,涉及的利益巨大,那阻力自然也就更大,没有一个真正有能力有手段的人去做,这律法条文,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你倒是考虑得周全,也考虑得长久,乃成事之谋也,非泛泛而谈。你有如此谋事之才,朕甚为欣慰。那就依你之言,把这个王安石调入京中来考教一二,若是堪当重任,那就让其负责律例具体实施。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可赏!”

皇帝又把狄咏夸了一顿,也口头赏赐了一下狄咏,就如皇帝所言,狄咏所谋,还真就是成事之法。

“陛下,那臣就回去等候人手了。”狄咏还真有点着急,因为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这件事得赶快弄好。之后,狄咏知道自己还得往大理跑一趟,为皇帝鼎定全功,时间都不够用了。

狄咏这回,那真是考虑得相当周全。他吹了牛逼,一年五百万贯的钱。但是收税这种事,再怎么规定得好,依旧漏洞无数,如果官员不作为,别说五百万贯,能收个十万贯那也是地方官吏把皇帝当回事了。

泉州广州,十万八千里的,行贿受贿不比收税缴税轻松?把钱搂自己口袋里不比把钱给朝廷舒爽?

王安石去了,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就是王安石还真是一个刚正之人,不论有多少过错,但他还真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而且也有能力有手段,一个小地方的管理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要王安石把进出口税收之事做上一段时间,把进出口税收的系统建立好,这税收就有了一个数目。这个时代的贸易不会突然的大幅度减少或者增长,王安石的数目就是标准。往后官员就得按照这个大致数目给朝廷上缴,其中就算还有一些问题,那也问题不大了,大方向把握住了。

其次,就是要提前锻炼一下王安石,王安石是激进改革派,这不,狄咏这事也是改革,让王安石先试试手,锻炼锻炼。

改革就得先小范围改,然后有了成功经验,再大范围推广,这是狄咏见识里的成功经验,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特区”。王安石变法,问题就出在上来就是全国一通改,有错误之处也尾大难调。

如果变法,先找京畿之地小范围试验,有问题就修改弥补,没问题就推广全国,这变法的成功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大宋必须改变,这变法之道,狄咏也在考虑,来日也会是狄咏施展拳脚之时。王安石,依旧是可用之人,也会是狄咏最大的助力,必须提前谋划,把王安石也变成自己人。

此番见皇帝,那就是要来个一举几得。

回到衙门里,狄咏终于开始工作了,正儿八经的工作。

先要想一想进出口商税到底该怎么收,是以物品价值来提取税收呢?还是直接按照商品数量来定价收取?

物品价值,不好估计,而且容易作假钻空子。这个时代,监管能力不行,那就得用物品数量定价来收。

反正出口收的是外国人的钱,进口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