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1章 狄子道,堪称年轻一辈第一人(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训诫书,欧阳修是认真的,有一个道理,那就是自己的后辈自己骂,因为只要自己骂狠了,别人也就不会再骂了,这其实是护犊子的高明之法。

反倒是皇帝一脸的笑,拿起训诫书看了起来,还夸欧阳修:“欧阳学士这文笔,当真绝顶,连训诫书都写得这么好……”

“陛下谬赞!”欧阳修还谦虚呢。

皇帝又道:“唉……你这弟子啊,当真是极好。”

欧阳修不解,还以为皇帝说反话讽刺,答道:“陛下,此子仗着几分才华,便是狂妄不知,臣有罪!”

“你有何罪?”皇帝含笑而问。

“臣教导有失之罪!”

“倒是便宜你了,这么好个弟子,朕昔日里就偏偏给了你,想来不知多少人羡慕你!”皇帝也不多逗了,颇为感慨。

“陛下……”欧阳修一愣一愣的,闹不懂。

皇帝直接拿起案前一叠纸张递给欧阳修:“看看……”

欧阳修接过就看,慢慢就看得眉开眼笑了,不禁一语:“胡夫子果然高明!”

“嘿,竟是夸的胡夫子!”皇帝言外之意,那就是怎么不夸你的弟子?

欧阳修嘿嘿一笑:“这小子,近来读书不错,想是多有收获,也不枉臣给他选的那么多书。”

我的功劳,都是我的功劳,坐等皇帝夸奖。

“欧阳学士教导有方啊!”皇帝夸了。

“嘿嘿……也是此子悟性极佳,读书也快,聪慧非常,举一反三,实乃大才!”欧阳修捋着胡须,一脸的自得与欣慰。

皇帝赵祯也笑了起来:“年纪轻轻,竟是能立言立说,开创一派之学,实属千百年难出之才!”

欧阳修又得给狄咏谦虚了:“陛下,事功之学,倒也还算不得多么高明!”

欧阳修也不是完全谦虚,因为在他看来,事功,还真就好似哪里差了一筹。为何呢?因为一门学问,哲学思考上,本就是越形而上,那便自然越有逼格。形而上学,多指一些抽象的本源概念。

换句话说,那就是越抽象的哲学,那就越有逼格。这也是事功要进阶的方向,没办法,狄咏以后还真得弄出一些事功的抽象理念出来,或者让别人弄也行,否则事功这一道,在某一类哲学层面上,还是容易给人一种逼格低的感觉。

这也是狄咏不敢轻易著书立说的原因所在。历史上的事功后来在儒家圈内式微了,兴许也有这个原因。而理学越发兴起的原因之一,也就在这形而上。

反倒是皇帝赵祯,对狄咏的事功起了兴趣,开口问道:“这事功一道,可大兴乎?”

为什么皇帝会对事功感兴趣?因为皇帝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他与那些儒家不一样,他并不那么追求哲学上的问题,反而更追求国强民富这种现实问题。

打仗打得过,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有钱又有粮,这才是皇帝更在乎的问题。

而事功一道,自然就是狄咏投皇帝所好了。

欧阳修听得皇帝发问,想了一想,答道:“陛下,事功可作众多学派之一,却难以大兴。”

“为何?”皇帝又问。

“事功更多在术也,非道也!”这话就说到底了,这就是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的区别。《易经》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事功能否大兴,阻碍就在这里。就好像一个人正抬头望着宇宙星空在思考生命的意义,而另外一个人正在拿着锄头修路,说给人修好这条路就是他此时生命的意义。

这两个人的观点肯定不是对立关系,但一定是区别所在,而且十有八九,那个抬头思考人生意义的人心里多少会对修路的人有一定的鄙夷。这就是前文所谓的逼格差别,这种区别,一直贯穿古今中外。

皇帝显得有些失望,却还是说道:“说起来,狄子道,堪称年轻一辈第一人!不论文才,还是治学,亦或智谋,皆当第一!”

皇帝说这话,不仅是单纯的夸奖,更是潜意识里,其实就是希望狄咏能在学术上崛起,如果读书人与官员都“事功”了,那对朝廷的好处不言而喻,皇帝虽然没有确定的想法,但是下意识里是想托狄咏一把的。

皇帝忽然这么夸狄咏,欧阳修都有些吃惊了,立马准备再谦虚一把:“陛下此言……”

皇帝把手一抬:“不必多言,朕之所想,狄咏当得第一。”

欧阳修不反驳了,心中有窃喜,却也有更多担忧,担忧皇帝口中说出这话,旁边还有许多内侍,门口也有护卫,肯定要传出去,这实在把狄咏捧得太高了,怕狄咏接不住,来日一旦摔下来,那就惨了。

皇帝心思细腻,见欧阳修之色,笑道:“怎么?你怕朕害了他?”

欧阳修不言,算是默认。

“他挡得住,你放心,朕看人向来极准,他定是当得住!”赵祯不知为何,对狄咏有这么大的信心。

“陛下,臣……唉……倒也希望他真当得住。”欧阳修唯有冀望之语,却也打定心思,回头还要好好交代一下狄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