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6章 枢密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2)

作者:佩奇粉嘟嘟
败家之子、好色之徒狄咏,近来也无甚事情,一边好色,一边上学,小日子潇洒无比。

国子监里的人慢慢也熟悉起来了,同学老师,基本也混了个脸熟,没事还能聊上几句话。

皇城里枢密院承旨的差事,也不用他来办。

唐宋八大家金字招牌补习班,狄咏也得上,只是近来欧阳修对他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倒也不是说欧阳修对狄咏有什么其他态度,只是多了一些尊重,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不像原来那样把狄咏当一个不更事的少年教导了,而是与狄咏多了一些互相探讨的谈论。

狄咏,有了与欧阳修正儿八经谈论事情的资格。

这种变化可也不要小看,一个晚辈,从来就不具备与尊长正儿八经谈事的资格。这种资格,从来不随晚辈的年龄增长而获得。

而是这个晚辈有朝一日真的在做人做事上证明了自己,才会慢慢有这种资格。

这种资格,才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

狄咏也在这段时间里,真的在恶补自己的“义务教育”,看书读书背书思考,行事也低调非常。

那些嘲笑之声,倒也慢慢落去,倒是一些嫉妒之声越来越多,比如晏几道,就频频在樊楼表达出了这种嫉妒,用对狄咏的攻讦来表达对狄咏的嫉妒,嫉妒的是樊楼再无叶一袖。

叶一袖在亲手给狄咏准备着晚餐……

在狄咏夜半读书的时候,为狄咏挑着灯芯,为狄咏点着檀香让狄咏平心静气,准备着夜半饥饿的羹汤……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大概就是读书人最基本的享受了。

最近也有好消息传来。

枢密院高若讷,罢为观文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

狄青狄汉臣,升任枢密院使。历史上,这也是狄青真正开始倒霉的开始,武夫当枢相,已然是“天下大不韪”,压在了几乎所有文官的头上。

不过狄青还没回来,因为大理国之事还未定,朝廷的脸面还在那里放着,狄青还得把朝廷的脸面守着。

这就是狄咏最终达到的目的,一个黥面刺字的武夫,不在朝堂列班第一排,不去碍所有文官的眼,不在朝堂上自恃忠心与人互怼互喷,就能暂时少无数麻烦。

孙沔,进枢密院副使,已然正在回京的路上,历史本也如此,该他孙沔走运。

狄咏也在等孙沔入京,因为他手中还有份《平南策》等着上书,得孙沔回来给他背书,帮他说服皇帝。把西南羁縻之策改了,改成州府县直接管辖之法,修路,练兵扩军。

孙沔熟悉西北之事,又立大功,如今也身居高位,还承狄咏与狄家的情分,是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如此才可确保此事真正成功推行。

兴许,狄咏在朝堂,在文官里,孙沔算是他第一个可以称得上朋友的人了,却也不知未来会如何……

有人升官有人贬,有人欢喜有人愁。

那没动屁股的,也有些急了,比如梁适,布局都已经差不多了,高若讷这个竞争对手解决了,另外一个参知政事刘沆能力与势力人脉也远不如他,就等一个扳倒厐籍的借口。

所以梁适得主动去找这个借口,找借口,就得拿人把柄,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就不是文官做的事了,这是“狗仔队”做的事。

而且这种事情还得隐秘,还一定要把自己摘出来,不能有任何牵扯其中。

找谁来当狗仔队,这就成了重中之重。

梁适想来想去,狄咏,有武夫之勇,又心思缜密,城府深沉,近来狄咏也没有差事……

最最最重要的是,狄家,狄咏,在这京城里,没有根基,没有交际,没有利益与派系的纠葛,如此就不会有首鼠两端背信弃义的风险。来日就算狄咏把事情办砸了,露出了破绽,也不会有人会联想到他梁适的身上。

该是狄家报恩的时候了。

“柱之上也”又来了。

狄咏自然得去见梁适梁半朝。

还是那座小院雅筑,还是那院中亭间,还是一桌酒菜。

狄咏见过之后落座。

“子道近来可好?”梁适笑着。

“皆好,差事轻松,课业不难,红袖添香,一切皆好!”狄咏也笑着。

“嗯,聂政之举,倒也过于侠义,以死报之,实乃不必。”梁适开门见山,刺客聂政的故事是狄咏说的,今日再说,意思就是我也不用你以死报之,但是你该帮我干活了。

狄咏也不多言,只答:“人无完人,寻访查探之事,自是不在话下。”

都不用梁适多言,狄咏也知道要干啥,就是找厐籍的把柄而已。

“好啊,与你狄子道谋事,倒是教人舒心,以你之才,来日定然前程远大。”梁适这话,在给狄咏画饼,在告诉狄咏,把事情办好了,以后本宰相一定抬举你。

狄咏看着梁适,自还得装作受宠若惊:“多谢相公大恩!”

“去吧,办好差事,便来此处等候。”梁适安排着,严密非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