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2章 杨彪献计(1/2)

作者:月不语
董卓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之所以讨厌朝中众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臣子明里暗里和他作对。

大汉已经烂透了,这些人自己无能为力,却把所有问题都往他面前推。

他已经做了很多很多了!

他给那些被太监冤枉的士人平了反,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他给无数名士封了大官,为此甚至挤压了对自己那些亲信的封赏。

他绞尽脑汁对付河东的白波军,终于让最大的贼头死了,其余人一半投降,一半潜伏起来。

他忍痛给赵云送人送粮,给赵云脖子上套了一条穷兵黩武的绞索。

现在,皇甫嵩让他出兵对付赵云,那就是逼得他和赵云马上开战。

赵云有多么可怕?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清楚吗?

他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全都源于赵云把皇帝交给了他!

既然知道赵云不好惹,董卓当然会悄悄调查赵云。

这一调查下来,他几乎出了一身冷汗。

赵云穷得要拿纸片当钱花,但赵云的军队是真的强悍。

让朝廷头痛了二十多年的凉州叛军,被他打得丢了老家!

南面高原上的奴隶主们,脑袋全都被他砍了!

如果他把赵云激怒了,和赵云狠狠地打起来,即使他能取胜,也必定损失惨重。

那样一来,他哪里还能保住现在的地位?

所以,谁让他去攻打赵云,绝对就是想坑害他!

董卓又看了皇甫嵩一眼,觉得自己或许应该把这家伙赶出朝堂。

他却不知,皇甫嵩现在还能留下来,是因为历史上的某件事情并未在这个时空发生。

历史上,就在去年年底,凉州叛军率十万大军进犯关中。

董卓与皇甫嵩分别率军二万,一起在陈仓抵挡凉州军。

按照朝廷之令,董卓受皇甫嵩节制。

起初,董卓一直想要出击,皇甫嵩不让。

一拖再拖,转眼到了今年二月,董卓军的粮草已然不多。

董卓就想撤军,皇甫嵩还是不让。

几天后,凉州叛军也因粮尽而撤军了。

董卓觉得大功告成,就想回朝廷领赏。

皇甫嵩却让董卓出击。

最终,董卓按兵不动,皇甫嵩率自己的军队出击,斩首过万。

这一场战事,让许多人看出了二人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得董卓深感羞恼。

当他执掌朝廷大权以后,第一个就想弄死皇甫嵩。

考虑到皇甫嵩战功累累,最终饶了皇甫嵩一条小命,打发他回家养老去了。

在这个时空之中,由于凉州叛军直接被赵云掏了老窝,比历史上虚弱了不只一星半点,凉州军的第二次侵入关中就十分无力。

因此,董卓与皇甫嵩也就没有发生那场矛盾。

在皇甫嵩并不主动作死的情况之下,皇甫嵩也就依然留在朝堂之上。

这倒不是皇甫嵩可以容忍董卓。

而是皇甫嵩认为,如果他这种忠臣全都离开了朝堂,董卓必将更加肆无忌惮。

基本上,这是那些依然忠于大汉的朝臣的共识。

而这些自命忠臣的人,随时都在暗中与董卓作对。

董卓冷哼一声,目光从皇甫嵩身上掠过,扫视着殿内群臣,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对于赵云,我早已有了定计,大家就不要再提了!”

众人清楚董卓的牛脾气,知道不能和他硬顶,只得齐齐躬了躬身。

皇甫嵩叹了口气,面色灰败地走回班列。

接下来再也没有人上奏什么,早朝便结束了。

皇甫嵩刚刚回家,就听管家来报,杨彪上门拜访。

杨彪,字文先,现年47岁,弘农杨氏现任家主,在朝中担任太中大夫。

弘农杨氏乃是天下十大世家之一,在朝野之中拥有非常巨大的声望。

或许正是因为站在高处太久,杨氏过于轻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力量。

结果,杨家二房整个一脉,被无数践民屠灭。

当然,根本的罪过,须得算到夏国的安全司头上。

联想到这些,皇甫嵩心中便是一动。

对于杨彪的来意,隐隐猜了一个大概。

皇甫嵩来到前院相迎,将杨彪引进客厅。

“义真,搅扰了!”

“文先能来寒舍,是我之幸。”

二人说了几句闲话,终于进入正题。

“义真有意对付夏国,我也有意。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联起手来!我既是为报私仇,也是为了朝廷大义!”杨彪开门见山。

皇甫嵩长期为将,就喜欢直来直去。

既然杨彪爽快,他也没有藏着。

当即点了点头:“我自然愿意与文先联手。”

说到这里,他向四周一摆手,侍女和仆役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