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3章 一张巨网(1/2)

作者:月不语
这些士子大都养尊处优,许多人的心志都十分软弱。

对他们稍稍用了些刑,就把一切都弄清楚了。

这个案子牵连很广!

一共有47名士子参与了陈元的计划。

其中,金城郡有31人。

而被派进金城郡为官的士子,一共只有119人!

高达四分之一的士子,成了夏国事实上的敌人。

如果任由他们成长起来,简直不敢想象!

这些士子,已经是被整治过一次的。

而且,他们属于政务学习班中的优秀人员。

这充分说明一个事实——

强掳士人为官的手段,真的是不行的!

赵云想了想,给内阁写了一张条子:

【依然在学习政务的士子,除非特别可靠的,全数派往南面高原为官!如果他们在当地还要搞事,罪及亲属!】

也是从这一刻起,赵云坚定了培养本土官员的想法。

宁愿让十二三岁的孩子当官,也不能让这种对夏国心生恶意的人加入官场。

最终,陈元这伙人被押往枹罕。

当他们接受公审以后,基本上都会被腰斩。

事情传到内阁,徐庶与张松相视苦笑。

他们的担忧,终于还是成了事实。

徐庶代表内阁和吏部,在报纸上发了一篇自我检讨的小文章。

说是他们审查不严,导致坏人进入了夏国官府。

百姓们当然不会责怪夏国朝廷,而是把目标盯在了所有东来士子身上。

从此以后,那些士子再想搞些破坏,很容易就会被揪出来。

当然,这肯定也会给那些诚心做事的士子带去许多烦恼。

赵云连着发现大问题,回枹罕的心思也就淡了。

他离开允吾城以后,继续向北巡视。

他想知道,其它地方,是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如果有,他会亲自处理。

徐庶等人也不傻,亡羊补牢的工作马上就开展下去了。

安全司的官员受到新的培训,提升了识别能力。

然后,安全司的密探们四散而出。

不单是那些被任官的士子,便是其它官员,也被安全司的人暗中调查了。

当然,这是后话。

~~~

长安,位于关中,是一座巨城。

自刘邦称帝,到王莽篡位,这座城市都是帝都。

两百年的帝都经历,使得长安变得空前繁华。

刘秀称帝之后定都洛阳,长安从此不再受到天下瞩目。

但是,这并没能中止它的繁华。

又经历了将近两百年后,反而使它变得更加厚重。

在长安城里,有着无数的世家豪强,朱门豪宅比比皆是。

皇甫家也是长安豪强之一。

家主皇甫佑,和居住在洛阳、名震天下的皇甫嵩,往上数三代就是同一个祖宗。

即使皇甫嵩现在被人整下去了,不再是拥兵数万的大将军,但皇甫嵩的江湖地位高如泰山,依然庇护着长安城中的皇甫家。

当然,接受庇护,却未必是皇甫佑的本意。

就比如现在。

皇甫嵩把庶长子皇甫明派了过来,向皇甫佑询问一些事情。

皇甫明三十出头,是个面容英俊,带着书生气的年轻人。

表面上看,他显得礼貌而谦恭。

实际上,这只是表像。

“叔父,我父亲想问一下,上次他在信中交待的事情,你办得怎样了?”

这话问得十分直接,隐隐有种兴师问罪的味道。

皇甫佑不由得心中暗怒。

皇甫嵩上个月写了一封信给他,安排了一些事情。

首先是联络那些进入夏国的士子,然后是收集夏国的一切信息。

一开始,他也没把那个所谓的夏国看在眼里,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就随口吩咐下去了。

谁知!

足足十五条精壮汉子,全都一去无回,再无音信!

他第二次就派了三十个人过去,却只有两个人从山林里逃了回来。

有了这两个人的汇报,他才弄明白了一些事情。

那个夏国,并不是什么强盗窝,而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夏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官民制度,内部经营得滴水不漏。

对于不怀好意的外人而言,那里堪称龙潭虎穴。

不提夏国的安全司。

只说那种户籍和身份制度,就让人十分头痛。

偷偷潜入夏国的人,都是不可能得到那种身份证明的。

一旦被人发现没有身份证明,马上就会被人举报。

然后,人就没了。

据说是被送进矿洞了,到死也不可能出来!

当然,这些失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