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3章 安全司试用信鸽(1/2)

作者:月不语
蔡琰翻了个白眼:“我也这么年轻,不也当了八千多名少年的老师吗?”

嘶!

蔡邕暗自倒吸一口凉气。

他差点忘了,自己这个女儿,现在可是兼着一大堆的官职呢。

而且,诚如女儿所说,她是实实在在地教育着八千多名少年。

天下老师,没有谁比她更厉害!

甚至可以说,她比孔子还厉害!

孔子终其一生,也才教了三千名弟子。

而自家这个女儿,一上手就是八千多。

以后数年,她的弟子,怕是要多达几十几百万!

一时之间,蔡邕都有些嫉妒自己这个女儿了。

好在!

他很快就想到——

国子监,以及科举这一大摊子,最终是由他来负责的。

也就是说,天下官员,最后都是从他这里出去的。

蔡邕下意识点点头,问道:“除了大王,还有谁参与了?”

蔡琰摇摇头,细细说了起来:

“当时,因为丈量土地,以及统计功勋值,有学识的人奇缺。

谁都解决不了问题,便写信去问大王。

对了,大王当时正在北面打仗。

大王用了一个晚上,就把整套科举制度写了出来。

当时,我们也被这套制度惊到了。

大家一致认定,整套制度非常完美,几乎不可改易一字!

可惜的是,我们的学子学习时日太短,至多只有童生的水平。

虽然这样,但是识字的人才实在太少,不得不硬着头皮举行一次科举。

凡是考过的学子,全数称为秀才。

这一批秀才,立即就被大家抢光了。

……

秀才就能当官,这种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两三年。”

说到这里,蔡琰掩嘴笑了起来。

“后世的秀才们得知这种美事,怕是要羡慕得双眼发红!”

蔡邕下意识点了点头。

想到科举规则里面所说的“状元夸街”,他甚至有些遗憾。

遗憾自己生得早了。

若是生在晚几年的夏国,他自认可以考取一届状元。

那样的话,年纪轻轻的他,就直接天下扬名了!

名字和雕像,还会留在贡院里面,任由后世考生们膜拜和瞻仰。

父女俩说了一阵,渐渐说到了教育内容上面。

蔡邕认为,学生们还是应该学习繁体字。

因为,汉字是从形象来的。

通过识别外观,就能猜出它是什么意思。

如果过于简化,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

蔡琰翻了个白眼:“这是大王亲自规定的,不可改易!”

蔡邕摇摇头,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接下来,蔡邕又说到了学校里不教经义的问题。

蔡琰还是搬出那句话,把蔡邕堵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你们推翻一切,全上新东西,是会出问题的!” 蔡邕严厉地告诫。

蔡琰不以为然:“出不出问题,现在还不知道,且等等看吧。”

“你!”蔡邕气得脸红脖子粗。

最终,蔡邕气鼓鼓地吃了一顿晚饭。

饭后,蔡琰让侍女给自己收拾一间屋子,却被蔡邕制止:“你的心,早就跟着大王去了,就不要在我这里装模作样了。”

蔡琰羞得小脸通红,连忙提起另一个话题:“大王说,想把母亲和妹妹也请过来。想要请你写一封书信,免得她们担惊受怕。”

蔡邕沉思一阵,叹气道:“也罢!一家人,还是团聚的好!”

当下,蔡邕进入书房,很快就书写了一封信。

蔡琰拿着书信,喜滋滋地来到赵云书房。

赵云一把就将蔡琰揽了过去,将她放在自己的大腿上面。

蔡琰嗔怪地瞪了赵云一眼,就安静了下来。

在蔡邕已经默许的情况下,蔡琰也没有什么好坚持的了。

赵云大略看了一下书信内容,笑着说道:“眼看岳母大人也要过来了,琰儿总该给我一些甜头了吧?”

蔡邕想到如意回来说起的事情,不由得羞得耳根子都红了。

她深吸一口气,问道:“你想要什么甜头?”

赵云本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真的就有甜头。

他下意识吞了一口唾沫,道:“要不,琰儿亲我一下?”

蔡琰立即想起了如意说过的一些画面。

她鼓了好几次勇气,最终还是不敢付诸行动。

不由轻啐了一声。

赵云见蔡琰脸皮实在很薄,便没有逼迫她。

手上动作,却是不自觉地加大了。

蔡琰被摸得心慌意乱,身子不自觉地软了下来,不由得闭上了眼睛。

长安西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