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33章 论赵之败!(1/3)

作者:烽火重燃
白起这话,让江逸和观众们想起了长平之战的另一个主角。

赵括。

江逸忽然想知道,眼前这位杀神,对赵括是何看法?

“武安君,后世根据赵括在长平之战失败的结果,衍生出了“纸上谈兵”这一典故,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哦?哈哈哈----”

白起忽然大笑起来:“后人就因此事,断定赵括无能?”

“那可大错特错了!”

“为何?”江逸问道。

白起正色道:“王上本就不想本帅出战,赵括要真只会纸上谈兵,本帅还来长平作甚?”

“光是王龁就能把廉颇打得固守不出,对面换了主张进攻的赵括,难道不是正中王龁下怀么?”

“王上一直不想让本帅离开咸阳,赵括必然不如廉颇,可在这时本帅却亲自来了,为何?”

白起起身,走到长平地图边上,说道:“除去王上想一举灭赵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王龁无法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赵括是个具备基本能力的将领,作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他经常跟随赵奢在战场历练,因此同样需要重视。”

“我军之所以想让赵括当赵军主帅,不是因为他太过无能,而是只有他才敢主动出击。”

白起说到这里,江逸忽然有个疑问。

他对白起问道:“武安君,后世有一种说法,认为当年秦赵两军的阏与之战,赵军之所以大胜,其中就有赵括和许历的出谋划策之功。”

“而在赵军攻齐国麦丘之时,赵括知道城内断粮之后,建议赵奢放回俘虏,并且每天往城里面扔粮食。”

“有人认为,就是这一招攻心之计,使得齐军动摇,麦丘城内士气大乱,民众和下层军官联合杀了齐军主将主动献城!”

“当年协助齐军守城的还有墨家弟子,除去城内的齐军动不动就对赵军发动夜袭,墨家游侠也在四处袭扰,即便是赵奢也为之头疼。”

“当时,便是赵括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协助赵奢在规定时间内拿下麦丘。”

“只是这种说法,晚辈并未在后世史书中见到记载,不知是否属实?”

江逸说出了自己一直很好奇的一个疑问。

如果赵括真的参与了,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

按理说赵括虽然长平大败,但好歹也算是历史上的名人之一了,如果真有这么段历史的话,应该不至于被忽略。

除非赵国觉得赵括实在可恶,以至于记都不想记。

反之,如果他没有参与,谁又能凭空编出这样的故事,那他的想象力未免太过丰富了。

白起听了颇为诧异:“麦丘之战很难打么?”

“你连这样的小战都记住了?”

江逸点头:“没有容易的战争,每一场胜果,都值得重视和借鉴,只是晚辈找不到史料。”

孺子可教!

白起嘴角扬起,很喜欢江逸这种求知性格,生出了指点之意。

不过,对这战他的回答也只是:“本帅记不清。”

唉……

连史书都懒得记的东西,战神白起又怎么会去记呢?

江逸默默思忖着,这个问题现在看来,暂时无法得到答案。

可本就是一个疑问句,一些观众却不知道咋的,居然脑补似的把它当成了肯定句,激烈地交流道:

“真的假的啊,江神你莫要骗我!”

“楼上你不会真的觉得赵孝成王脑壳卡了,就因为秦军说怕赵括,他就派赵括去吧?”

“可是蔺相如就说过,绝不能派赵括出阵,他只会读赵奢留下来的兵书,甚至连他的母亲,都急着和赵括撇清关系。”

一些对赵国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说道:

“再就是赵奢临死前,也说如果赵国不让赵括为将还行,要是让赵括当将军的肯定会毁了赵国。”

“就算我们后人曲解了赵括,但他的亲生父母总比我们了解吧?”

“更何况这本就是江逸替我们提出疑惑,他什么时候肯定了这份功绩了?”

……

“那此事,我们暂且不论,武安君为何说赵构是可塑之才呢?”

江逸诧异道:“据晚辈所知,赵国有不少人都质疑赵括的能力,就比如他的父母……”

白起摆手道:“赵括和赵奢的战术和心性并不一致,在赵奢和其他身经百战的将军面前,赵括当然不值一提。”

“作为父亲,没有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优秀的,可显然,赵括一些战略和战术构想并不符合赵奢的观点。”

江逸思忖了一会,接话道:

“的确,就像他母亲对赵孝成王说的那样,赵奢获得了赵孝成王的赏赐后,会把它们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会在打仗期间不问家事。”

“但赵括一得赏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