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4章 严防死守(1/3)

作者:我不是赵高
一旁,谢千见状,瞪大了双眼,有些不敢置信。

在他看来,吴国并非是可以随便欺凌的小国,若要用兵,应当是慎之又慎。

但是,摄政王和这几个堂官只是三言两语就做出了南征吴国的决定,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纠结了许久,他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殿下,这是不是有点儿草率了?」

方修转头看向他,道:「为何你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

谢千听见这个问题,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这个时候。

杜晨安一脸正色道:「吴国弱,我大乾强,出兵讨伐,不说立于不败之地,却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吴国主动挑衅,我大乾出师有名,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我大乾上下一心,都想对吴国用兵,打开吴国的市场。

吴国的疆域小,没有足够的纵深,又刚被越国痛击,割让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良田,从皇帝到市井小民,皆是士气低落,朝廷这个时候用兵,天时地利人和,占了两样。

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这都是我大乾南征吴国的最佳时机,算不得草率。」

谢千听见这话,微微一怔,看着眼前的几名二品堂官,他忽然意识到,原来这些家伙早就盯上了吴国,做好了南征的准备。

之所以一直没有提出来,是因为摄政王心里还想着北伐燕国。

如今北伐一事尘埃落定,一年之内不可能出兵。

他们这才敢提出南征的想法。

一念至此。

谢千不再多说,陷入沉默。

这个时候。

兵部尚书钱浩南道:「谢阁老不必过于担忧,现在只是决定南征,具体如何用兵还要与陛下和大都督府商议。」

顿了顿,又道:「话说回来,武岳昨日给本官提了个想法,说是要从周国的境内招募百姓,与我大都督府下辖的神机营、五千营组成联军,平日里一同训练,一同作战

当然只是一个想法,如何去做,是否可行,本官还未曾仔细思考过。」

一旁。

谢千听见这话,心里一沉。

自打白起率领乾军驻扎在各道各府,他就想过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却没想到这么一天来的这么快。

组成联军,就意味着大周不再有自己的军队。

周国朝廷在所谓的议政大臣会议中又只占据一个席位。

陛下又是摄政王的傀儡,在长安几乎无法影响到摄政王的决策。

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大周朝廷名存实亡。

如今还有个联盟的遮羞布挡着。

等到将来某一天,周国朝廷彻底沦为地方官府的存在。

议政大臣会议随便一个决策,将周国的土地并入乾国,周人也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谢千比谁都明白。

可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当初,他要是不在议和的协定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只怕如今整个周国已经化为焦土,结果一样是亡国灭种。

与乾国组成联盟,不仅是体面了一些,最重要的是还保留着存在下去的希望。

谢千想到这,在心里叹了口气,装作没有听见钱浩南的话。

钱浩南见谢千不接话,想了想,不再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打了个哈哈,将话题引向别处:「武岳这个人,成天一堆乱七八糟的想法,让他来兵部做侍郎,真是屈才了,该给他调到户部去,说不准还能给朝廷多创造一些税银。

对了,老秦,

我听说你家那个二郎最近又不安分了?」

秦兴言听他提起二郎,眉头顷刻间皱了起来,一脸的无奈道:「哎不知道他是如何想的,好好的礼部员外郎不做,非要去徽州做个通判,说是不想留在礼部浪费生命,要去地方上做些实事。」

「这是好事啊。」

钱浩南眉头一挑,道:「通判虽是受制于知府,但要是想做些实事,还是能做出一番功绩的。」

秦兴言听见这话,瞥了他一眼,没有搭茬。

去地方上做个通判倒是没什么问题,关键是这个地方不对。

徽州刚刚受了灾,在这种地方做事,做的好了,不会有太多的褒奖,做的差了,便会被人挑出毛病。

但他那个二儿子,秦永新,非说是什么就是要到这种地方,才能真正的为百姓做事,除了徽州,其他地方一律不去。

这般执拗,算是给他这个做爹的气得够呛。

听两人谈起后辈子孙。

杜晨安也饶有兴致的加入了其中,眉头一挑道:「要我说,还是惯出来的,拿鞭子抽他一顿,他就乖乖听话了,让他去读书,他便去读书,让他科举,他便科举,让他去哪里任职,他便去哪里任职。

教导子孙,老夫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的,总结便是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方修听见这话,不由想起当初跟小女帝去泡温泉,路上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