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2/3)

作者:四国军棋
了,尤其是冯道如今还不怎么了解杨渥的情况下,更是难以猜到其心思。

至于其他人,以前都没有出仕过,仅仅是一介士子,到了杨渥面前能够挥洒自如,不心中惴惴就不错了,又哪里能猜到杨渥的心思。

“学生等不知。”七人连忙摇头答道。

杨渥叹息道:“诸位也知道,过去一年多来从北方南下的士子实在太多,其中难免会有细作安插在里面,这一次金陵府清查细作,那也是必要之举。”

七人连忙点头,却没有开口。

只听杨渥继续说道:“不过这清理细作的过程中,难免会牵扯到一些无辜之人,诸位七人虽然最终没能有证据证实身份,不过孤相信你们都是真心实意想要为我朝效力的,绝不可能是敌国细作,这一点孤深信不疑”

“从今往后,若是还有谁敢拿这件事情做文章,孤绝饶不了他”

七人这才动容,脸上有些激动的道:“多谢大王信任,学生感激不尽”

尤其是冯道和张延翰二人,他们一个原本就在刘守光麾下做过官,另一个虽然自己没做过官,但毕竟是官宦人家出身,对那些当官之人的心思最是了解。

那些当官的最喜欢把话说得模棱两可,让人难以分辨他的真实意图;对于那些难以确定的事情,更是能避开就避开,生怕说错了话从而担上干系。

如今他们七人被卷入细作案中,虽说最终被释放出来,但一个个心中都存了怨气。

毕竟有了这桩案子在身上,只要一日不能彻底证实自己的身份,他们就一日要背负这么一个嫌疑,这对他们将来的前途都有可能造成巨大影响。

将来他们即便是在吴国出仕,也要一直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就好比历史上的唐寅一样,他卷入徐经舞弊一案,虽然后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徐经舞弊了,但最终徐经还是受到了处置,唐寅同样受到牵连,一辈子难以踏入仕途。

如今他们这七人的身份同样有着嫌疑在身,同样要被人另眼相看。

但如今杨渥亲自这么说了,而且还是以如此肯定的语气,当着内阁这么多大臣的面说的,那么他们的身份之疑就有了定论,今后其他人若是还敢拿这桩案子说事,那就是在质疑杨渥的权威,到时候杨渥必然饶不了他。

这对他们七人将来的仕途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当然会心怀感激;尤其是其中两人,更是喜极而泣,激动得难以自已。

杨渥点了点头,接着道:“这次清理细作一案,虽说牵连到诸位,但实际上最终我们也抓住了七个细作,加上之前抓住的,一共是十人。这就说明此次抓捕细作,并非事出无因。”

他看了看下方七人,面带歉意说道:“最终牵连到诸位,让诸位受了几个月的牢狱之灾,还请诸位谅解。”说完,杨渥站起身来,向七人拱手致歉。

“不敢”

“何敢让大王如此”

“大王如此,可是折煞学生了。”

七人顿时慌了神,连忙跪地还礼,同时脸上的神色更加激动起来。

他们这些人都只是一介书生罢了,以前见过最大的官也只是一方刺史罢了。

在这个乱世之中,武人横行,他们这些书生往往都得不到重用,那些武人们更是瞧不上他们这些文人,将他们视为草芥。

而如今杨渥呢他身为吴国之主,却能做到这一步,为了他们受过的一点冤屈就亲自致歉,这份仁德,这份信重,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真心顺服了。

此时即便是杨渥让他们去死,只怕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

便是冯道虽然在刘守光身前担任过参军,虽然他的本性还是贪生畏死,但他的心中此时也忍不住的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这样重视我等士子的君王,这可是世所罕有的圣君;我这一辈子若是能为这样一位圣君效力,便是只在吴国朝堂中做个小官我也是心甘情愿啊。”

和杨渥一比,他之前跟随的刘守光那就差的太远了。

当初刘守光对他们这些麾下之臣,那都是稍微不合心意就会抓起来,若是接下来能够“悔改”的话,他还会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若是不愿“悔改”,那就是直接身死的下场。

至于让刘守光为自己手下人的失误而道歉,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这次南下吴国,而不是选择去晋国,看来这个选择的确是正确的;不说其他,就论这份气度和仁厚,吴王就要比晋王强多了。”

虽然没有见过晋王李存勖,但冯道相信,在这个乱世之中绝不可能有人比杨渥更仁厚。

“吴王仁厚,光是这一点就比岐王要强多了我若是能为吴王效力,则此生无憾了。”

冯道心中感动,另一位从岐国千里迢迢而来的士子常梦锡,同样心中感动不已。

相比于燕国,岐国对读书人的排斥更加严重,李茂贞尤其喜爱武人,整个岐国上上下下的官职基本都是武人担任,像常梦锡这样的文士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