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二章 说永乐棺材(1/2)

作者:一笔心酸
纳兰欣对此,难以置信:“你就看一眼,闻一闻,就能辨别尸气?”

“我,”我很难解释,是啊........自己居然无形中又漏出了马脚!我的确对尸气很敏感,但常人,是不易察觉的。

“更何况,”纳兰欣沉眉一皱说:“你们是夫妻,你不检查她的尸体,我来!?这合适吗?”

“我们,”我难以解释,索性谎称:“我找村长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便以此为借口,才说服了她。

离开卧室后,我便问起了村长,究竟村里,出了什么是。

村长邀我落座,泡了一杯乡村土茶........才缓缓说起了事由。

这里是苗家村寨,很自然的让人想到巫蛊之术.......可是村寨落败,早在上世纪,就已经逐渐汉化。

甚至从上世纪80年代,很多年轻人就已经外出务工,村里已经少有人住,留下的,都是村长这样,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那些年轻人已经外地落户,很多年都不回来了。

三个月前,村里来了一个风水师........还用皮卡车,拉着一具很奇怪的棺椁。说是看上了村子里的崖壁悬棺,那里风水很好,希望能把棺椁,悬崖而葬。

村里都是老人,一看这风水师拉的棺材,所有的人都很害怕......无论这风水师开多高的价格,都断然拒绝了悬棺的说法。

“这倒是奇了,”我诧异:“什么样的棺材,能让你们那么拒绝?连钱都不愿意要?”

“说了你可能都没见过,”村长压低声音道:“金属做的棺材......”

什么金属!?我不禁想到:“铜角金棺吧.......那只是上了金漆,做出金质的感觉。不过,你们拒绝是对的,因为铜角金棺墨斗线,那是用来收敛僵尸的。”

“哎哟,”村长浊气一叹:“我都近百岁的人,还不知道金漆吗?那就是金属质地的棺材.......昏迷那姑娘说,说那东西叫,”村长想了很久,才恍然说道:“永乐棺材!”

“永乐棺材!?”我吓了一跳!

“没错,”村长也听说过:“这东西我也听说过........相传这永乐棺材,可保持尸身,百年不腐,还能让怨死的人,面含微笑!”

我无可否认的点了点头.......永乐棺材,的确在古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而永乐棺材的起源,就不得不提永乐大帝......

其真实的来源,是源自明朝!在永乐大帝,朱棣死后,太监大臣密谋,将其装进金属棺材,若无其事地跑了千里路.......这事,还被写入了《明史》中。

据说是在永乐二十二年春,阿鲁台犯大同、开平。朱棣随即从各地征调兵马。亲率大军出征,让皇太子监国。

这次出征其实是无功而返,因为经过多次大战,北元势力已经不是原先的铁骑了。闻知消息后,他们早就逃遁了......故而,这仅仅只能算是一次大规模练兵。

六月,大军前锋至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军,朱棣命张辅等穷搜山谷三百里无所得,进驻河上。陈懋等引兵抵白邙山,以粮尽还。空无收获,粮食也快吃完了,就只能班师而还了。

七月庚辰,朱棣勒石于清水源之崖......然后,一路南下。

七月十六日,大军过苍崖戍,朱棣身体不豫。第二天,大军到榆木川时,朱棣已到病危的程度,他留下遗诏:传位皇太子,丧礼一如高皇帝遗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

此时,形势很是严重,大军南返,北元骑兵暗中尾随在后。而在京中,太子地位并不稳固。他的两个弟弟,虎视眈眈,准备效仿朱棣上位。所以:“太监马云密与大学士杨荣、金幼孜谋,以六军在外,秘不发丧,熔锡为椑(bi棺材)以敛,载以龙举,所至朝夕上膳如常仪。”(《明史·成祖本纪》)。同时,让“杨荣偕御马监少监海寿驰讣皇太子。”

这也就是说,永乐大帝朱棣驾崩后,他身边的亲信、大臣,秘不发丧,还制造了一具锡棺材,将朱棣尸体密封在里面,以防臭味散发。然后,他们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正常南返。为防备上京动荡,又让杨荣、海寿赶到上京给皇太子送信。

上京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接到信后,稳很快稳定上京局势,派遣皇太孙到开平去迎接。皇太孙抵达雕鹗谷,在军中为朱棣发丧。朱棣驾崩的消息,这才公开。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军抵达燕京后,才把朱棣遗骸从锡棺移出来,正式殓纳。

这是朱棣,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死后居然被装在金属棺材里,千里跋涉返回燕京。

自此锡棺材也被称为永乐棺材.....而且,人们也由此发现,将尸体收敛在“永乐棺材”之中,可以令尸身百年不腐,面含微笑........可不腐的尸身,迟早也有尸变的隐患........倘若安葬在聚阴之地,那金属传导至今,隔绝阳气,一旦尸变,那就棘手了!

“对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