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章 考察(1/5)

作者:廖宅老农
开罢市委全会,各区县的领导,以及市里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就都认识这位新来的市委主要负责人了。黎达林决定用一星期的时间去几个区县走走,进行考察和调研。上班的时候,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秘书,并严肃的说,这次下基层考察,一定要轻车简从,不能张扬排场,不能兴师动众。

黎达林没有换秘书,还是用原来方正园的秘书,秘书周鸣阳很快作了周密的安排。并给要去的几个区县的书记打了电话。

第二天,周鸣阳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了办公室,他先把书记办公室的桌椅沙发抹了一遍,又把当天的文件和报纸按照顺序摆在桌上,然后把笔筒里的几支用秃了的铅笔削好笔尖。又给饮水机换了一桶纯净水,这才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看文件。

黎达林的办公室整洁明亮,这原是老书记刘正圆的办公室,黎达林只是精心布置了一番。添了两个大书柜,书柜的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面写着“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怎比老百姓的夸奖。”这一布置给办公室添了些书卷气。

办公室是两房一卫的套间。进书记的办公室要经过秘书的房间。在中南省虽然对厅级干部的办公室没有明确的规定,但这种布局比较流行。这个级别的干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找他的人也多。除了一些非常熟悉的干部,可以未经通报,直接进入书记的办公室外,其他的干部则首先由秘书接待,秘书需要把这些事情分个轻重缓急,来决定孰先孰后。然后决定让其见还是不让其见。

黎达林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周鸣阳站起打招呼:“黎书记,早上好!”

“嗯,早上好!”黎达林微笑着点点头回应了一声:“今天先去哪一个县?早点走吧。”

“黎书记,都准备好了呢,我们先去鹤仙区看看吧。”周鸣阳一边说,一边给黎达林的保温杯里加满水。

两人下了楼,司机赵铁军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赵铁军礼貌地打了声招呼:“黎书记早上好!”

黎达林朝他微笑着点点头,说声“早上好”便上了黑色小车的后座。他不喜欢坐副驾驶位置。

小车缓缓驶出市委大院。

黎达林来灏州第一件事,并不是忙着开各种会议,而是轻车简从下基层调研考察,这是他的行事风格。黎达林今年五十岁。这个出身偏僻农村的德州男子,早年政坛起点不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他在临汾县任县委高官时,大刀阔斧,亮点纷呈。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的亲民形象。有一年,临汾县遭遇百年来罕见大洪水,当时还是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的肖锋带人亲临现场视察,在抗洪第一线找到黎达林。只见他戴着近视眼镜,一身的泥水,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干的,光着脚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指挥着群众抢险。就在那一刻这位年轻的县委高官给肖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行记者不失时机地抢拍了黎达林向肖锋部长汇报抢险情况的特写照片。照片中肖锋戴着斗笠,裤脚挽到膝盖,脚上的皮鞋全泡在雨水里。站在肖锋身旁的黎达林头上什么都没戴,淋湿的头发贴在脑门上,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镜片后面的眼神透着焦虑。

第二天的中南日报发了新闻特写,并刊登了这张照片。

自从黎达林与肖锋有了这次照片之緣,从政的路走得顺水顺风,每上一个台阶似乎总有贵人相助。黎达林每次去省里开会,也没有忘记去看望这位老领导。他与肖锋之间一直保持着这种亲密的上下级关系。

去年冬天,一次趁去省城开会的机会,去看望老领导,临走的时候,肖锋握着他的手说道:“达林啊,干了这届我就要退休了,我两相识这么多年了,要说我们是上下级关系也罢,哥两关系也罢,有些话我不得不说,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官场也不例外,也是是非之地。以你现在的位置,已经是棋手,有下棋的资格了。可在上面看来你还是棋子,官场无秘密,官场无小事,也许今后你的权利会越来越大,可是权利是开了刃的两面剑啊,成也于斯,败也于斯。这把剑握在手里,用它要慎之又慎,义气用事可是为官之大忌。”

黎达林从肖锋的家里出来后,琢磨肖锋的这段话,觉得老领导的这段话说得云里雾里,既像是提醒,又像是批评。但能够从老领导口中听到如此推心置腹的话,还是第一次。可见,他是把我当自己人了。想到此,黎达林的心情便畅朗起来。

周鸣阳对新来的领导却知之甚少。而要做一个合格的领导秘书,这种情况是不行的,秘书不是一份简单的差使,也不单纯是一个可以呼来唤去的角色,秘书实际相当于领导的耳朵,嘴巴,和眼睛,秘书提供的信息,往往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会左右领导的决定,而且,很多事情在不宜公开,又不方便领导亲自露面的情况下,需要秘书出马。因此,头脑灵活,手脚麻利,能够把上传下达的事情做好,是很不容易的。在领导和下级之间游刃有余,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又有办事能力,把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那是一种非凡的本事,想不得到领导的器重都很难。这需要有个磨合期,能不能顺利度过这个磨合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