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2章 -9.6(2/3)

作者:遥远

姚远心里微微动了动,面无表情地走出去,同样什么也没说,这一幕更是让大家心情沉重。

大老板亲自扛起了那么大的压力给足了大家时间进行勘探进行研究,可是最后却是这么一个让大老板失望透顶到不想说话的结果,如何不叫人惭愧和自责。

顺着楼梯来到直升机起降平台,姚远看到秦振军站在保护网边上背手眺望着远方,那便是海天交际处,里海的湛蓝,天空的深邃,给人一种失去了远近概念的模糊。

姚远走到秦振军身侧立住,拿出烟递过去一根,给他点上,自己点上一根抽了一口,徐徐吐出烟雾。

秦振军却没抽,任由香烟在海风的吹拂下以比平时更快的速度燃烧着。

他缓缓开口,“92年初,油田领导问我想不想到俄罗斯秋明油田出差,组织安排,哪有不愿意这个说法。”

他苦笑着摇头,“我没想到的是这么一走,就成了东方石油的人,当时还是东方油田服务公司,原以为哪怕是挂职,顶多一年半载,结果苏建民一直在劝说我辞职下海加入东方油服。”

“我是很抗拒的,咱们华夏的私营石油企业没有生存空间,国家经济体制也不允许有私营控制的规模以上石油企业出现。我是搞技术的,不愿意离开胜利油田是因为在那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国内最大的平台。”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苏建民告诉我,如果我加入东方油服,每年给我3000万的研究经费,3000万……91年拨到我们研究所的经费是300多万,人员开支日常开支就要花去200万,剩下的100多万就是整个研究所全年的研究经费……”

“就冲3000万研究经费,我下定了决心,当时我想,不管是什么企业,重要一年给我3000万研究经费我就有信心拿出全国领先、世界同等水平的技术成果。”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到了92年的年底,研究经费花光了之后,苏建民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居然又给我拨了2000万的研究经费,是额外拨发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确定东方油服肯定会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可是我没料到会发展得这么快。最关键的是,我没有想到在不涉足国内石油勘探开采的情况下,东方油服在短短的四年之内发展成了现在的东方石油。”

“秋明油区萨哈油田是十五年的油田服务合约,巴库油田,色丹油田,土库曼斯坦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独家合作伙伴,巴克石油输油管道,和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特许经营权。就掌握的可开采储量来说,东方石油已经跻身世界前三。”

秦振军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这才抽了口烟,然后把烟头踩灭装进口袋里,因为香烟燃烧到尽头只剩下一口的位置了。

他转头看向姚远,神情很严肃,“小姚,每一次我都在想,你到底是怎么样做到精准判断。你是学机械设计的,对石油勘探的触觉却比我们这些干了半辈子的石油人都要灵敏,这不是运气就能解释的。”

姚远怕什么,不怕有人较真,以他现在的身份,部委领导跟他较真,他都可以不予回应,他的事业就是他的底气。

但是,遇到秦振军这种一根筋的技术大牛,一旦开始较真,他就不得不认真对待,因为但凡你流露出一点点的敷衍,就会让对方看到你的不真诚。

春风科学院为什么能够汇聚那么多的技术人员?

作为春风科学院副总工的秦振军,他和詹成贵是一类人,不是为了丰厚的待遇,而是因为春风科学院有一个他们想象多大就能有多大的平台。

这里面的区别有多大呢?

以胜利油田钻井研究所为例,在研究所内部,大学毕业的研究员到了研究所,先干两三年的打杂,然后有一部分可以晋升为助理研究员,成高级打杂,从这里开始,想要成为可以独立负责项目的研究员,运气好的三五年,运气不好的,十年八年。

再说经费保障问题,要申领一笔材料费,项目组做预算报部门领导,再到分管领导,别以为这就行了,还要应对财务部门的各种质询和审核。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在这样的一种风气之下,财务的审核往往会带有刁难的意味,等到这笔钱批下来,黄瓜菜都凉几次了……

这还仅仅是材料费。

科学研究里的实验是最费钱的,有些材料之昂贵超人想象,说到底就是靠钱和时间堆砌起来的。当年姚远非要三菱汽车的基础实验数据,甚至为此宁愿付出更大代价,正式因为基础实验数据并不是用钱砸就能搞出来的,还需要时间,需要长期持续的实验积累。

国内现行的研究机构不具备科研竞争力,但是华夏依然能够搞出多种世界顶尖水平的技术,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举国体制和奉献精神,尤其是后者。

秦振军是这样的人,他是不为个人利益考虑的,东方石油给他发了多少钱给他什么待遇,他一概不知,也从来没有问过。

他看重的是东方石油提供了绝佳的研究环境,这对醉心科学研究的秦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