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0章 卡沙甘露出了轮廓(1/2)

作者:遥远
年海红带着三幅铁路规划图回国了,直升机把他送到阿特劳机场,姚远的a-320专机搭载他和回国的其他人直飞国内。

詹成贵则留了下来,和秦振军一块负责勘探工作。

春风科学院两大技术巨头聚首,体现了对卡沙甘油田开发的高度重视。

姚远自然是不会走的,卡沙甘油田的g点一天没找到他一天不离开,眼下是拼时间的时候,纳扎尔耶夫在等,姚远也在等,等一个重磅的利好消息,足以让哈国议会把本国铁路轨距放到次要位置的重大经济利益。

而这个重大经济利益只能是世界级大油田,否则,姚远就只能把那1400万吨金精矿(能开采出2000吨黄金)给抛出去。

年海红并不知道黄金矿的存在,姚远说免费承建哈国新首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其实他最厉害的后手是这两千吨黄金,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难以抵挡这样的诱惑的。

七号井的勘探以失败告终,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古培强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近海5号就位,第7勘探队的主力告别陆地勘探,正式转移到了平台上展开海上勘探,数十名精锐登上平台,在拖船的拖曳下缓缓朝远处的海上驶去。

这一次姚远一反常态,决定从远到近展开勘探。

他的理由很粗暴——整个哈国所属的领海以及经济专属区范围之内,他都可以随时随地勘探,为什么非要自己把范围限制得那么死?

当然,更重要的理由是,经过七号勘探井,他和技术人员们的意见是统一的——更深的海域之下找到石油的几率最高。

于是近海5号海上钻井平台在拖轮的拖曳下,在领海线哈国一侧大约1海里的海面上停了下来,这里的海水深度是1300米左右。

现在,水下可视化探测技术项目组那三个年轻的技术员能派上用场了。

这种视频技术很难让姚远提起兴趣,但是在1996年的现在,这是货真价实的顶尖技术。关系到光电技术、光电设备、电子技术和设备等等,还有集成电路……

随便一个拉出来都是很重要的技术领域。

姚远有意锻炼年轻人,让他们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于是先让他们操作潜水机器人下海对海底的地形进行探测,画出海底的地形图来,再使用潜水机器人抓取海底地质材料进行研究,干脆就是相对完整的水文调查了……

古培强对潜水机器人感到好奇,他想到的却是如果潜水机器人能够对钻井管、平台水下部分进行检修的话,那就不用摸瞎猜测或者让潜水员干这么危险的工作了。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石油勘探这块,可视化探测技术项目组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多,除非遇到一号作业区那种比较少见的情况。

近海5号钻井平台是春风科学院设计、方向造船建造的第三代海上钻井平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因为搭载了自主动力系统,具备了部分第四代平台的功能,一般被归类为三代半。

不过,其搭载的自主动力系统仅具备紧急情况下的低速航行和一定的动力定位能力,试验性质比较突出。

茫茫里海,除了偶尔经过的轮船,便只有近海5号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经过五天的作业,通勤船送来了生活物资进行补充,同时带来了一些易损耗材。

5月28日深夜,姚远在直升机平台上乘凉闲坐撰写日记。这个时候夜里的里海之上很凉爽,远比前些时间在陆地上的寒冷来得好。

正准备回舱室休息的时候,陈超跑上来报告,“老板,有情况。”

陈超脸上隐含着兴奋。

好消息来了吗?

姚远立马赶往指挥控制室。

气氛果然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表情都与陈超一般无二,连见多识广的秦振军、詹成贵都是如此。

“姚总,抽泥浆的时候出来了原油,正在做压力测试。”秦振军简要地汇报。

一句话就说明情况了。

钻头往下海底下打,必须要不断地把泥浆抽上来才能继续往下打,在陆地上的话通过管道排放到附近,或者干脆就喷在边上,但是在海上则不行。

因为有严格的环保要求,泥浆不能直接排放入海,当然,在里海没有这个限制,沿海国家除了伊朗,普遍都穷到要当裤子,哪里还管环保问题。

但是,为了形成国际竞争力,东方石油必须要达到国际环保要求,姚远的要求是超越国际标准。

他连泥浆都不往海里排,而是通过专用的泥浆运输船接收泥浆之后运回陆地。

抽泥浆的时候有原油跟着出来,说明什么?

说明打到了油层,说明这是一口次自喷井,如果处理不好,那就是自喷井,自喷井往往意味着危险。

色丹油田东方五号井当时井喷的时候威力有多大,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记忆深刻。

他们是很有经验的,所以每一步的选择都很谨慎。

姚远的睡意一下子消失了,笑道,“五天的努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