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0章 收入最高的群体(2/3)

作者:遥远


姚远点头,道,“这个老板很有经商头脑。”

这种年货街的形式起码超前了十五年,姚远的确很佩服想出这种经营方式的人。这种方式比此时流行的外贸转内销展会之类的形式要先进得多,姚远看得出来,年货街是有统一管理的。

姚远笑着说道,“昨天我不是回糖厂了吗,碰上以前小学的班主任了,她老人家现在一个月工资一千三百多块钱,比县里的老师要高得多,我碰到她的时候,她正好买了一台三十一寸的彩电回来,那个高兴劲别提了。”

林书婷眨了眨眼,说,“比我们学校领导的工资都要高。”

西工大的领导没有几个工资超过一千块的,要是三年前,有个五六百块就很不错了。

她说,“前段时间经济学院对南港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做过一个调研,你可能都猜不到结果。”

“哦?说来听听。”姚远来了兴趣。

林书婷说,“南港地区收入最高的群体是工人,然后是农民,紧接着是教师,排在末尾的你猜是哪个群体?”

她眨着眼睛看姚远。

姚远想了想,道,“唔,我猜应该是公务员。”

“对!”林书婷笑道,“谁都想不到人人羡慕的国家干部的平均收入排在了末尾。”

姚远道,“杨胜书记是很有魄力的人,他大幅削减了行政开支,把钱投入到了基础建设等民生领域,搞得南港的官场是官不聊生,下海的人是越来越多。”

“杨书记有个外号。”林书婷觉得有意思,笑道,“大家叫他修路书记,到现在已经当了两年多的书记了,政府委托我们学校做过统计调查,发现这两年时间里,全市共计建成通车了三千多公里的水泥路,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姚远感慨着说,“是啊,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杨书记很清楚其中的意义。他大幅削减行政开支也到了一个极端,我觉得有些狠了,公务员也是人,也要生活,目前南港地区的公务员薪资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地区经济增长的,这并非好事。”

说是来逛街办年货,聊起来的却依然是这些事情,这便是二人的共同话题,彼此心里面都是心存大义之人。

“我觉得挺好,国家干部本身社会地位就很高了,而且是一定存在一些灰色收入的,他们的生活其实比很多人都好过的。”林书婷持反对意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最容易产生经济价值的。”

姚远佩服笑道,“我看你干脆转去经济学院任教得了,这水平杠杠的。”

“我就是平时没事喜欢看看这一类的书,我还是喜欢在外语学院教书。”林书婷说。

姚远问道,“1998年南港地区工人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林书婷吊姚远胃口,眯着眼睛说,“你猜一猜。”

姚远很认真地想了想,试探地说,“两万?”

这里说的是平均年收入。

林书婷问,“还有别的答案吗?”

姚远摇头,“我看是两万左右,猜得没错吧?”

嘻嘻笑了笑,林书婷说,“姚先生也有失算的时候,你的答案和正确答案相差甚远呢。”

她眨着眼睛竖起一个巴掌,五指张开,扬了扬,“五万,五万余,南港地区工人的平均年收入已经突破了五万块!”

姚远目瞪口呆,吃惊道,“五万?那一个月不得有四千多块的工资了?怎么可能这么高,是不是被高收入群体给平均了?”

“经济学院那几位负责老师一开始也不相信,怀疑算错了,反复核对了几次才相信的确是这个数字,惊动了校领导,当时就有人提出你刚才说的问题,会不会被高收入群体平均掉了,但是,统计范围是一线工人,并没有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林书婷娓娓道来。

姚远非常惊讶,在上一世里,这个数字已经是2015年的水平了,而且,即便到了2020年,许多事业单位、国企基层机关、县镇公务员,一年的工资收入也才五六万这个水平。

太吓人了!

“所以说,在南港,购买力最厉害的是工人,要是双工人家庭,那是十里八乡都羡慕的对象。”林书婷说。

正说着呢,就看到一名穿天蓝色工衣的中年工人夫妇昂着下巴迈着大步子从年货街里走出来,在他身后,是两辆三轮车,上面装满了电器和杂七杂八的年货。

在众人的注目礼下,夫妇二人在停放车辆那里推出一辆两轮摩托车,丈夫骑上去,妻子坐在后座搂着丈夫的腰,往后招呼着说,“两位师傅,我们开慢点,你们跟着过来。”

蹬三轮车的二人是农民,农活干完了,捡点废弃钢材把二十八寸的双杠自行车焊接成偏三轮车,然后到市里来拉货,一公里五毛钱,蹬大半天赚二三十块钱,这就是副业收入。

靠种地为生的农民进城打零工只能卖力气,这是短期之内改变不了的。

因为这些零散车夫的出现,远大电器果断推出了临时决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